健全工作新机制 激活法治新动能

丹徒司法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镇江日报 第08版:法治周刊 2025年02月13日

  

  

  

  本报通讯员 张磊 本报记者 沈湘伟

  

  近日,记者从丹徒区司法局了解到,一年来,该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司法行政领域改革重要目标任务,聚焦司法行政重难点工作,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司法行政现代化工作体系建设,在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护航经济发展等工作上成果累累,取得良好成绩。

  

  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

  

  据了解,2024年以来,丹徒区司法局不断加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会议,印发全区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分工方案,研究部署法治建设重点难点工作。

  司法行政部门大力开展合法性审查,出具法制审核意见书94份。去年丹徒区废止规范性文件2件,制定规范性文件1件,实施重大行政决策事项3件。开展全区行政执法专项整治和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行动,并整改13项执法问题。开展各类执法业务培训1060人次。强化复议应诉全流程规范运作,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75件,应诉22件。通过和解、化解方式结案16件,案件实质性化解率达30.1%。

  

  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丹徒区司法局护航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成绩斐然。开展丹徒区涉不平等对待企业规范性文件政策清理工作,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在高新园区挂牌成立镇江市首家“产业项目法律服务工作室”。

  开展包容审慎柔性执法,下达涉企免罚398次、金额715万元,涉企从轻处罚46次,减轻处罚40次、金额177万元。推动我区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全市“百所千人助万企”专项行动,组织走访企业54家,梳理法治风险46次,提出法律意见建议200条。

  

  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司法行政部门积极搭建平台,助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通过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团队进网格试点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村(社区)法律顾问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驻村法律顾问每月8小时面对面服务制度,构建村级“1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

  丹徒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来在全区原有的一个区级实体平台、10个镇级实体平台基础上,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打造村居实体平台94个,重点领域实体平台1个,建成区、镇、村三级实体平台建设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法治惠民项目入民心

  

  以普法为切入点,深化基层社会治理,释放法治惠民“红利”。该局不断提升丹徒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基层治理任务目标落实。组织实施2024年法治惠民实事项目13件。开展“农民工学法周”民法典宣传月、“长江保护法”“汇爱益她”妇女维权、“护苗成长”、涉外留学生普法专场、“红土地”文化普法集市等专题普法活动。

  培育新领域新业态人民调解组织,成立全市首个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绘制全区调委会网格分布图,实现调解资源可视化管理和高效调度。创建“援调连心”市级特色项目,新增上党镇“十里飘香”茶农法律援助等5个联络站点,推进法律援助向基层“热点、难点”领域延伸。

  

  筑牢监管防线助归正

  

  据了解,丹徒区目前有社区矫正对象近200名,安置帮教对象700多名。对此,司法行政部门筑牢安全监管防线,提升刑事执行履职能力,助力特殊人群早日归正。司法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一三三”社区矫正模式,建立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库,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受到司法部社区矫正局的充分肯定。

  该局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丹徒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着装管理规定(暂行)》,深化社区矫正队伍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圆满完成省司法厅年度互助共建民警现场教学点任务。实施扶技扶业“双扶”工程,揭牌成立全市首个“黄丝带·同心帮教”基地,与区人社局、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签订帮教合作协议,推送就业信息2685条,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法律咨询502人次。

  

  法治建设路上多亮点

  

  一年来,丹徒区司法局聚焦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法治工作取得新成效。该局多措并举,在全系统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激发司法行政队伍干事热情,全系统1名同志受司法部表彰,2名同志受省司法厅表彰。

  更可喜的是,丹徒区司法局获评全省年度司法行政系统“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奖”;该局“筑梦正途”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室,受到市委马明龙书记肯定;创新开展“复议+听证”工作模式、强化司法协理员队伍建设,还获得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创先争优项目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