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技指导到田头 视频制作 周迎
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王俊鹏
“目前的在田麦苗生长不平衡,要加大管理力度,推动麦苗茁壮成长。”雨水节气刚过,镇江田野间80.4万亩麦苗,已陆续进入返青期这一关键生长节点。近日,在丹阳市陵口镇的农田边,市农技推广站站长钟志仁现场指导种粮大户,助力返青麦苗健康生长。
农稳天下安,春耕春管不仅关乎一季的收成,更是守牢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当下,万里沃野共“耕”新,镇江也不例外。据了解,受去年秋播期间持续降雨影响,小麦烂耕烂种晚播比例高,加之整个越冬期持续偏旱,播种质量不尽如人意。好在冬季气温高于常年,尤其近期降雨后苗情得到快速转化,虽然不及去年,但已经接近常年水平。
站在自家麦田里,陵口镇青禾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汤磊看着眼前绿油油的麦苗,介绍起了目前小麦生长的现状以及已采取的管理措施。“目前,农场流转了农田440亩,主要种植镇麦18和扬麦34两个品种。受去年晚播影响,田内同时出现了一、二、三类苗,针对旺苗,我们进行化控,壮苗根据田间除草情况进行茎叶处理,弱苗补施尿素,促弱转壮。”
拔起一株麦苗,钟志仁向农户进行专业“指导”。“对基肥不足、长势弱、苗数少的田块要适当补施返青接力肥;对群体大、叶色深、生长过旺的田块,要控肥控水,及时化控。”
在位于丹阳市延陵镇的2024年度镇江市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基地,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化除作业。强劲的螺旋桨带着机体和药筒同时升空,沿着飞控系统的设定路线,高效地开展作业。
“这个基地主要种植镇麦15,示范的技术为秸秆粉碎匀铺深旋还田、机械带状宽幅施肥播种等,目标产量在450公斤以上,比非示范区增产5%以上。”作为基地的推广团队负责人,钟志仁表示,通过技术示范,该基地将实现比非示范区种子、肥料、农药用量减10%以上,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随着气温进一步回升,农作物将迅速恢复生长,各地要结合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踏田查苗,因苗施策,指导农户及时开展春季田管。”钟志仁坦言,对沟系不配套田块要及时开展清沟理墒,做到雨停田干,防治渍害;对封闭不理想、杂草基数大的田块,要把控窗口期抢晴暖天气及时化学除草。“后续小麦进入拔节期时要围绕‘稳穗(数)、争粒(数)、增重(千粒重)’的目标,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攻大穗、夺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