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谈巧妮 记者 张驰川)“通过今天的警示教育课,让我直观感受到酒驾带来的严重后果,今后我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朋友酒后不开车。”近日,社区矫正对象周某在接受警示教育后说。近年来,丹阳市司法局曲阿司法所以《社区矫正法》为主线,以精准矫正为核心,创新打造“彩虹式”教育矫正,切实提升了社区矫正质效。
办好“红色”爱国课堂,激发爱国情怀。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矫正中,组织辖区矫正对象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红色书籍、观看《建国大业》《长津湖》等红色电影,充分发挥红色基因育人铸魂促矫作用,激发社区矫正对象的爱国情怀。
践行“绿色”公益课堂,培养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公益活动的教育塑造功能,与法治宣传、爱老敬老、垃圾分类等活动融合,鼓励矫正对象多多参与公益志愿服务,培养社区矫正对象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并邀请矫正对象参与辖区普法宣传活动,身穿普法志愿者马甲发放普法宣传手册,为家园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开设“橙色”心理课堂,疗愈阳光心态。心理教育是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预防其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曲阿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谈话、电话汇报中,常态化了解矫正对象的情绪状态,通过温情的话语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科学合理应对不良情绪,放下心理包袱,及时解开心结,消除不良心态,懂得适应环境,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强化“黑色”警示课堂,实现警钟长鸣。将警示教育课贯穿矫正全过程,推进法治观念、道德素质双提升。开展《社区矫正法》等矫正相关法规的学习,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开展社矫对象违反监管规定被书面警告或撤销缓刑等典型案件教育,确保社区矫正对象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防止脱管漏管和再次犯罪现象出现。
打造“金色”榜样课堂,提高道德素养。注重榜样力量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开展榜样教育讲座,通过播放视频、讲述故事等形式,向社区矫正对象介绍优秀人物的事迹,鼓励社区矫正对象相信自己,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积极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技能,加强改造认罪悔罪,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开始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