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云初:在千年古镇播撒文学的种子

镇江日报 第05版:丹凤朝阳 2025年02月28日

  

  

  本报通讯员 姜锁平

  

  春暖花开,阳光和煦。在日前召开的丹阳市吕城镇创新发展大会上,吕城作协负责人、《吕城》文学内刊主编庞云初凭借其在乡镇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被评为“最美吕城人”。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他所带领的吕城作家协会多年来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懈努力的褒奖。

  庞云初,1965年生于吕城镇蔡塔村庞家自然村,现供职于丹阳市区的一家金融单位。他生于斯、长于斯,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文学的热爱,让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肩负起千年古镇吕城文脉传承的责任,以文学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吕蒙文化和大运河文化在乡野的沃土上熠熠生辉。

  2016年秋,庞云初接手吕城作协,创办了《吕城》文学内刊。这是一份季刊,迄今已印行34期,每期2000册。庞云初深知,文学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凝聚人心的桥梁。他通过这份内刊,为关心支持吕城发展的有识之士架起了一座联络乡谊和融合发展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吕城、关注吕城。如今,《吕城》文学内刊已成为中国文学报刊联盟成员单位、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并与全国数十家文学内刊建立了联系。

  在庞云初的组织下,吕城作协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定期组织作协会员深入乡村和企业采风。他们用笔触记录时代风貌,用文字描绘地方特色,创作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讴歌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农村新风尚,更激发了古镇干部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庞云初说:“文学的力量在于启迪和温暖人心。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吕城的魅力,唤起大家对家乡的热爱。”

  2024年,庞云初克服重重困难,在吕城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成了江苏省首个乡镇文学馆——吕城文学馆。在文学馆内,人们可以感受到吕城深厚的文化底蕴,领略到吕城文学的独特魅力。《吕城》文学内刊和吕城文学馆的建设与发展,引起了中国作协、江苏省作协及多家知名媒体的高度关注。《文艺报》《作品》《北京青年报》《扬子晚报》《镇江日报》《常州作家通讯》和中国作家网、中国现代文学馆公众号等都相继进行报道和转载。

  庞云初勤于笔耕,出版了两部散文集、一部长篇小说,两部作品已纳入创作计划;主编了《历史的烟云和诗文的霞光》《小城故事》等书籍,为吕城历史文化资料库增添了丰富的素材。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用文字记录了吕城的变迁与发展,展现了古镇的风土人情。

  庞云初认为,文学创作与乡村振兴并非两条平行线,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他说:“文学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而乡村振兴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文学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让吕城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庞云初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家乡的热爱,在千年古镇播撒文学的种子,为千年古镇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说,今后,他和他的文学团队将继续前行,用文字书写吕城故事,用文学点亮吕城这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