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高”向“新”,以项目“突破”实现发展“突围”

——访丹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东根
镇江日报 第03版:要闻 2025年03月12日

  日新月异的丹阳高新区

  江苏法拉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连续4年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优秀(A类)的高新技术创新园 张宇杰 施凯 摄影报道

  视频制作 张宇杰 施凯 钱恒

  

  

  

  

  

  

  

  

  

  编者按

  镇、街道和开发区(园区)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单元,其党组织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高质量打好“收官之战”?《镇江日报》采访全市各镇、街道和开发区(园区)的党组织书记,推出“开发区街镇新观察”系列报道。通过对书记们的深度访谈,挖掘并呈现各地的发展理念、变化成就以及工作举措,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基层发展动态的窗口,同时促进各地经验交流与借鉴。

  

  本报记者 张辉 佘记其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作为丹阳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丹阳高新区“新”潮澎湃,捷报频传……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卓越的创新成果,丹阳市创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伯端智能装备(镇江)有限公司、法睿科(镇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丹阳恒绿新材料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成功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丹阳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再添一抹亮色。

  获得国家脑机接口重大专项立项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慧创医疗再获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资金1500万元,为丹阳高新区的未来产业再赢一份荣耀。

  位于丹阳高新区的丹阳市先进新材料创新产业孵化器在全省470多家省级孵化器和278家国家级孵化器中脱颖而出,入选全省首批32家标杆孵化器,为丹阳高新区的创新创业再加一分光彩。

  丹阳高新技术创新园入驻企业——丹阳倍浮力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CG400全静压内锥磨床成功入选2024年度镇江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名单,为丹阳高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再添一大利器。

  2025年丹阳市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在丹阳高新区成功举行,总投资72.4亿元的丹拓新型锂电池防火绝缘材料项目、金石三维汽车零部件3D打印全球生产基地项目等7个项目同步开工,不仅掀起了全年重大项目攻坚的新热潮,也为丹阳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再增一分后劲。

  ……

  3月6日,《镇江日报》“开发区街镇新观察”行动采访组首站来到了丹阳高新区。在这里,处处都可以看到不负春光、奋力疾跑的矫健身姿。

  产业项目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据悉,今年丹阳高新区确立的26个重大产业项目一季度将全面开工。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项目越多,后劲就越足;项目越优,发展就越好。”丹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东根介绍。丹阳高新区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头版头条”,今年将进一步大干快上加力度、提速度,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做到挂图作战、挂帅领战、挂牌督战,确保项目开工有进度、投资有强度、投产有速度;千方百计强保障、优服务,牢固树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丹阳高新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服务专班,做到政策直达快享、问题限时办结、要素精准滴灌;不遗余力引项目、增后劲,依托6个由党政领导带队的招商小队,做到意向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落地,为“镇江很有前途”贡献高新力量、展现高新作为。

  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今年政府的工作任务。丹阳高新区作为丹阳孵化科技创新的“摇篮”,今年的布局、规划和举措有哪些?

  对此,荆东根胸有成竹:“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丹阳高新区将始终立足‘高新’定位,锚定主责主业,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布局脑健康、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荆东根透露,2025年丹阳高新区将继续挖掘“脑科”潜力。以慧创医疗为核心,最大力度支持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医院)认知障碍专科联盟丹阳中心建设,精细建立临床和社区队列,助推打造医疗特色产业;倾力支持苏慧创脑科学研究中心、脑科学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快慧创项目启动建设,结合多方力量打造脑科学产业集聚区。

  加速形成“低空”优势。紧抓低空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依托北航骐骥空天等科技公司的前沿技术,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强链补链延链等措施,全面推动更多低空经济企业在高新区布局落户,力求在低空交通、无人机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持续拓展“视觉”深度。利用工大金凯的超精密纳米级镜片加工技术,依托丹阳眼镜制造业深厚的产业基础,推动VR/AR眼镜产品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荆东根最后表示:“我们将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高新园区新质转型、企业自主创新引领上下功夫、求突破,孵化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企业,引进来更大更优的重大项目,为‘镇江很有前途’书写好更美更强的丹阳高新区篇章。”

  一线攻坚

  

  丹阳高新区:打造中国脑机接口新高地

  

  

  脑机接口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被国家列为9大未来产业。此前,丹阳高新区慧创医疗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成功攻克了亚洲人黑头发覆盖脑区成像的长期世界难题。1月19日,喜讯再次传来: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丹阳市委书记王成明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唐毅共同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医院)认知障碍专科联盟丹阳中心揭牌。这标志着丹阳高新区又引进一所国家级的脑机接口的研究机构。

  荆东根表示,丹阳高新区正紧盯脑机接口这个未来产业的前沿技术,紧锣密鼓地与上海交大等国内顶尖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力争用3-5年时间,将目前国内11家掌握脑机接口核心技术的机构和单位引进5家左右,从而在丹阳高新区打造中国脑机接口新高地。

  

  记者手记

  奋力写好“镇江很有前途”“高新”篇章

  

  

  张辉

  

  高新区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战场。从原先的镇江高新园区综合考核的“倒数垫底”到现在的“名列前茅”,丹阳高新区知耻后勇,直面挑战,敢为善为,善作善成,实现了从“洼地”到“高地”的凤凰涅槃。

  孵化器里“孵”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园区“长”出“参天大树”,人才公寓“住”进了院士团队,实验室中“引”来了“海归”博士专家。如今的丹阳高新区已经成为创新的沃土,创业的乐园,产业的“良田”,人才的“高地”。

  如今的丹阳高新区,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以“事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豪情和胸怀,奋力写好“镇江很有前途”的“高新”篇章!

  总编快语

  泪光与鲜花

  

  

  王丰江

  三月春风里,阳光如织。走进丹阳高新区,与党工委书记荆东根短暂交流,倾听其点滴讲述,令人静然触动。在生活的宏大叙事里,泪光与鲜花是极易被捕捉却又蕴含深意的小情节。

  2020年1月,除夕,时任陵口镇党委书记不久的荆东根年夜饭后独自到村口桥头抽烟。留学归家的女儿走过来:“爸爸,您一定有心事?!刚才灯光下看到您眼中有泪光……”“几天前爸爸在镇里,镇江市市长来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那些困境老人和孩子,住的地方还像老早那么破旧……”

  ——那一刻,他眼中的泪光或许饱含诸多复杂情绪。节后两月,101户贫困家庭90%社会性认领帮扶,全部兜底解决。

  2025年春节前一天,省“双创”人才、江苏泰科微通讯科技公司创始人丁勇博士打来电话:“荆书记,今年春节我们送盆花给您,以前安排东西您总拒绝和责怪……”

  其实,在高新区快速成长的企业还有很多。2024年12月,省委书记信长星曾分享三个发生在江苏的“创新故事”,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丹阳高新区的慧创医疗,高新区真心助其崛起,成为光学脑机接口技术领域领军企业。

  ——这鲜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既代表高新区产业蓬勃发展,如春日鲜花般绽放生机;也寓意人与人之间温暖关怀,邻里互助、政企携手,像鲜花传递芬芳一样传递善意。

  微小细节,宏大力量。泪光与鲜花,一者是感性的宣泄,一者是美好的具象,既是感慨期许,更是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