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田野间——

市供销社精准服务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镇江日报 第07版:金色田野 2025年03月13日

  农资供应送到田间地头 朱浩 摄

  

  

  

  本报记者 朱浩 本报通讯员 仇明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期,虽然寒意还未完全褪去,但在我市的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田间小路上,不时驶过满载化肥、种子等春耕物资的农用车辆;农民们或翻耕土地、或施肥播种、或锄草整地,积极抢抓有利时节,全力打好春耕生产“主动仗”。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为确保全市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市供销社充分发挥全市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农资储备供应工作。“我们提前谋划、及早行动,提档升级标准化‘农资惠’平台,推动线下网点和线上销售模式相结合,确保农资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市供销社发展改革处处长曹尧东说。

  

  提升精准服务度 确保生产需求

  

  春耕时节,扬中市新坝镇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然而,就在一个月前,部分种植户却因小麦田块播种晚、底肥不足导致麦苗稀少而忧心忡忡。得知这一情况后,扬中市新坝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立即行动起来。“春耕生产耽误不得,我们必须尽快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新坝供销社负责人刘钧表示。

  当天,供销社工作人员就联系货源,组织车辆,加班加点进行筹备。短短几天时间,33吨尿素便顺利运抵新坝镇,并配送到急需的田间地头。看着一袋袋尿素被卸到田边,农户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为了做好精准服务,市供销社依托系统31个农资监测点,实现农资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共享、农资价格动态监测等功能,引导系统农资企业合理掌握购销节奏。同时,加强各市、区农资储备能力建设,建成规模以上农资储备中心4家,农资储备能力超3万吨。此外,依托系统10家农资龙头企业和78家“农资惠”网点,做好春耕备耕农资采购、储备、调运和供应等各项工作。借助农资企业服务联盟,主动加强与农资上游供应商议价采购能力,摸排梳理系统农资企业采购储备进度,及时组织调运,确保货源稳定。

  “春节刚过,我们就提前与上游农资生产企业‘无缝对接’,主动协商签订供应合同,截至目前,已储备各类春耕肥料5000余吨,保证了春耕农资供应充足、品种齐全。”句容市供销社合作事业科副科长周冠群说。高桥供销社也提前谋划、及早行动,从上游正规源头厂家购进尿素300余吨、复合肥400余吨,做好库存与质量管理,让农民用上放心肥。

  

  创新服务模式 推动“绿色农资”

  

  为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市供销社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聚焦农户多样化需求,推行线上预约订购、线下送货到田头、服务上门进农户的供货模式,为农户提供高质高效服务。

  “这块地土壤偏酸,建议施用碱性肥料,同时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烧苗。”日前,在句容市天王镇的一处农田里,“农资惠”网点的庄稼医生正在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近年来,市供销社充分发挥“农资惠”网点庄稼医生技术帮扶作用,结合春耕生产需求,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更加科学合理用肥用药,提高春耕农业生产能力。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保障农资安全为目标,市供销社积极落实化肥农药“两制”试点,加强农资质量溯源管理,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推进农药集采统配、农业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去年全市供销系统配供低毒高效“零差率”农药124吨,服务面积42.5万亩、惠及农户3000余户;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890万件、废旧农膜375吨。

  “我们要求所有农资经营网点严格执行‘两制’规定,对购买化肥农药的农户进行实名登记,并建立台账,确保农资使用安全可控。”曹尧东说。市供销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农资质量打假行动,对系统内各网点开展全方位排查,保障农资质量安全无事故,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截至2月底,全市供销系统已调运化肥14690吨,其中氮肥2950吨、复合肥12440吨,化肥调运量同比增长9.3%;储备农药214吨,其中草甘膦26吨、草铵膦30吨、小麦除草剂36吨,其他农药122吨,农药储备量与往年基本持平。同时,全市供销系统还将调运化肥3510吨、农药236吨,进一步保障全市春耕备耕用肥用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