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筑强镇 聚势跃升谱新篇

——访句容市边城镇党委书记吴勇
镇江日报 第03版:要闻 2025年03月20日

  江苏南瓷绝缘子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世泰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张宇杰 施凯 摄影报道

  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资料图片)

  视频制作 张宇杰 施凯 曹源

  

  

  

  

  

  

  

  

  本报记者 张凤春 滕庆海

  本报通讯员 笪倩倩 步婷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行走在句容边城大地,忙碌劲儿扑面而来: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企业生产马力全开,创新动能加速集聚,涌动的热潮源源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作为句容实体经济的重要板块,在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句容新实践走深走实的征程上,边城镇正借势而动,向“新”而行,演绎着“小城大业”的精彩,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3月17日,《镇江日报》“开发区街镇新观察”行动采访组来到边城镇,专访镇党委书记吴勇,解锁边城的发展“密码”和未来图景。

  “G42沪蓉高速与243省道在边城交会,让我们坐拥‘320’黄金区位,形成‘20分钟通勤南京、镇江、句容’的立体交通网。这种地缘优势,正转化为产业集聚的强大磁场。”吴勇开门见山地说,“我们立足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引领‘产业强镇’不动摇,上下同心开创工作新局面。”2024年,边城交出了10个重大项目“双百”答卷——开工率与入库率均达100%;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创新主体雁阵加快壮大;连续10年举办句容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大批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团队入驻;截至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2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在镇江领先;先后创成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

  以时取势,乘势而上。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布局的历史交汇点上,边城镇如何谋划,聚势跃升谱新篇?

  “我们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产业强镇、科技兴镇、人才铸镇’发展战略,成为句容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三次产业均衡发展样板镇、宁镇特别合作先行区。”吴勇思路清晰,路径明确,锚定“四个坚持”:

  坚持园区建设和存量盘活双管齐下。“除了宁武这类标杆企业外,我们还有一批像世泰、苏博特、南瓷这样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小巨人’企业,形成了以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建有全省首家环氧沥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土木工程院士工作站。为进一步做强新材料产业,这几年边城一直下大力气推进产业园建设,吸引企业落户。通过多个‘头部企业’,带动一批‘肩部企业’支撑,产生葡萄串效应。”吴勇介绍。边城新材料产业园作为镇江首批提级管理园区,正积极开展“净地攻坚”行动,更大力度挖潜存量,力争在大项目上取得突破。

  坚持对外招引和对内育强齐头并进。“招商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吴勇强调,边城将双向发力提质效。一方面,创新“基地+基金+基因”招商模式,细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推动农业、工业、文旅、科技、三产联动招商,构建“全员招商、以商引商”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宁武、星火等企业技改项目进度,推动重点项目智改数转和重点企业产能释放叠加,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坚持优化服务和优质合作互促共赢。“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发展,是边城的承诺。我们将持续擦亮优质服务‘金字招牌’,让企业来了不想走、投了还想投,以营商促赢商。”吴勇表示,将落实重大项目长效跟踪机制,靠前服务总投资96.6亿元的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确保今年6台机组全部发电。积极对接企业需求,做好高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全链条服务。强化与大型国民企的合作共建,加速推动与江苏省陶瓷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新业态合作,全力争创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

  坚持“省级创建”和振兴“带”富双向发力。登临高骊山巅,仑山湖碧波如镜,国学大师陈逸飞笔下的“最美乡村”尽收眼底。吴勇却不止步于自然馈赠:“文旅提升赋能振兴乡村,关键在让文化‘活起来’、体验‘深下去’。”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边城正全力创建仑山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科研+旅游+文创”三位一体的新业态。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边城还将联合东部乡镇共同谋划打造“句容东部干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将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节点串珠成链,“带”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征程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保持‘闯’的精神勇往直前、‘拼’的姿态笃行不怠、‘创’的劲头开拓进取,把‘发展愿景’干成‘现实图景’,提升区域竞争力,建设‘强富美高’新边城。”吴勇语气坚定、充满憧憬。

  总编快语

  难、干、憾:乡镇书记的担当写照

  

  

  王丰江

  

  三月的句容边城,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烂漫画卷。田野山坡,油菜花肆意绽放,粉嫩桃花簇拥枝头,每一朵都是春天的使者,将生机与希望播撒在这方沃土。

  从企业赶回的边城镇党委书记吴勇,坐下就开启话题,说项目满脸喜悦,讲招商津津乐道,谈愿景雄心勃勃。当问起作为镇党委书记的感受时,他停顿一下,“扎根乡镇这些年,难、干、憾三字内涵,让人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复杂与艰辛。”

  难,是乡镇工作的真实写照。资源有限、矛盾多元,从民生保障到园区产业发展,桩桩件件都棘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与技术,乡村治理面临观念差异,每一步都迈得艰难。但党委书记为首一班人必须永不退缩,始终直面困境难题。

  干,是行动准则使命担当。面对困难,不干也得干,积极谋划,全力推动项目落地,改善配套设施,为镇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带领干部群众致富共富,以实干之姿,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发展道路上奋进。“无数个日夜的奔波,只为看到乡镇的蜕变。”

  憾,也在所难免。面对群众期盼,总觉得做得还不够。受限于政策、资金,一些规划推进缓慢,没能第一时间满足村民需求。但这些遗憾也是前行的动力,激励他们在乡村振兴路上,以更坚定的步伐,书写乡镇发展的新篇章,不负这一方土地与百姓。

  我们坚信,以难为磨砺,以干为担当,以憾为号角,用行动践行职责使命,这里的春风更暖煦,乡镇更壮阔,每一寸热土在春的滋养下,焕发蓬勃生命力!

  一线攻坚

  政企协同赋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张凤春

  

  3月17日下午,记者一行乘车穿过隧道,来到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的“心脏”——地下厂房。现场,机声隆隆、热火朝天。中国水电六局的张广利正和3名工友对4号机组碳粉除尘装置与支架的水平和间隙进行最后调试。验收合格后,4号机组便进入电气和自动化安装工序。

  “3月10日凌晨,3号机组并网发电后,我们马不停蹄展开4号机组的调试工作。计划今年年底,6台机组全部投运,比原计划提前约一年时间。”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宣传管理工作人员王威康说,电站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背后是边城镇暖心的服务和无微不至的付出。项目启动伊始,土地征用和256户的移民搬迁工作迫在眉睫。边城镇工作人员一户户走访,耐心地讲解政策,倾听群众的心声与诉求,完善的方案不断出炉,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搬迁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为项目如期开工打下了根基。为给项目建设提速,边城镇成立专门小组,帮办员驻点办公,从项目的选址考量,到要素保障的精准落实,再到营地建设许可、消防验收等繁杂手续,帮办员全程帮办、跟办,事无巨细。

  “特别是在3年疫情防控期间,不仅协调解决2000多名工人的生活困难,还开辟绿色通道,保障建筑物资及时运达。政府的贴心服务激发了工人们的干劲。2021年11月20日-12月20日,电站上水库单月填筑量达172.3万方,并连续4个月填筑量突破120万方大关,持续刷新行业纪录。”回忆当时情景,王威康十分感慨。他说,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电站将加强安全质量管控,剩余3台机组争取早日投产,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记者手记

  阳春三月 发展正当时

  

  

  滕庆海

  

  

  阳春三月,走进边城,“围绕项目干,全力拼发展”的炽热氛围扑面而来。这种发展热度不仅体现在工厂车间、田园乡村,还体现在为企业奔忙助力的镇村干部身上。记者采访镇党委书记吴勇的前几分钟,他还在一家企业协调项目落户事宜,而镇长张世海则订好了去福建的机票,准备为企业洽谈相关业务。

  记者翻开以前采访的笔记,回望写过的稿件,边城曾是个工业经济不温不火、农业发展鲜有特色、三次产业排名靠后的镇,经过数十年的追赶发展,如今工业经济后劲足,农业多个项目精致靓,文旅产业势头猛。

  采访中记者发现,边城在发展中突出了“精”和“特”。目前全镇工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农业拥有省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和句容市最大的3000亩樱花园,仑山湖度假区在长三角已崭露头角……边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吴勇在专访中向记者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营商故事,折射出边城在招商逻辑和方式中的深刻转变,正是这种转变转换成了客商的实际行动——来了不想走,投了还想投。

  面对未来的发展,边城的目标是成为句容工业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三次产业均衡发展样板镇、宁镇特别合作先行区。如此高的目标,源于边城人当下的发展底气,期待下次采访会有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