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哪改、改什么、如何改

产改“帮帮团”一线把脉开良方

镇江日报 第02版:要闻 2025年03月28日

  

  

  

  

  本报讯(李飞 陈征 记者 朱浩)基层产改宣传指导力度不足、企业推进方法欠缺、创新经验未成体系、部分单位重视不够……如何破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中的难题?今年2月中旬以来,市总工会组建产改“帮帮团”,深入全市各市、区召开专题座谈会,倾听基层诉求,共谋改革良策,助力打通产改指导“最后一公里”。

  威腾电气、瑞尔光学、飞达等产改试点企业分享了“师带徒”制度优化、薪酬激励机制、技能等级自主评定、等级工资集体协商等产改实践工作中的优秀做法。丹阳市打造的“四步工作法”品牌,擦亮“中国眼镜”名片;句容市组建新型建材行业产改联盟,以“五式”工作法蹚出非公产业集群产改工作新路径;京口区推出“334”工作品牌,推动产改落地落实等,展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

  座谈会不走过场,更似“诸葛会”。各市、区工会负责人和企业代表直面产改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晒出“成绩单”更亮出“问题清单”。

  “一线技术工人流失率连续两年超15%,‘培养一个走一个’成了恶性循环”“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不够凸显,职业发展通道、继续教育补贴等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让产业工人更有作为、更有地位”……这些来自一线最真实的声音,引发“帮帮团”成员深思。

  “产改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集众智、汇众力的结晶,必须带着基层的‘泥土气’。”会议认为,如今产改已到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往哪改、改什么、如何改,还需打破惯性思维、创新制度设计,才能破局重生。

  记者获悉,2020年至今,我市共确定377家市级试点产改单位。当前,我市产改已进入全面提质扩面阶段。此次专题座谈会的召开也为全面推进产改工作提出了很多贴近职工需求和企业发展的方法和思路。产改“帮帮团”将结合此次专题座谈会,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机制,创造更多产改经验、取得更多产改成果,为全市产业强市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