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交汇处

镇江日报 第03版:要闻 2025年03月28日

  大运河在镇江穿城而过,汇入长江。 孙力 摄

  扫码看相关视频 视频制作 孙力 钱恒 郭昕怡

  

  

  

  本报记者 孙力

  实习生 郭昕怡

  

  江河交汇,这是镇江独特的地理标志之一。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汇入长江,造就了独特的长江与运河“十字交汇”奇观。2006年,大运河这条线性遗产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江段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西津渡古街、虎踞桥、新河街一条街和江河交汇处这四处文物点。其中,江河交汇处正是镇江独特地理位置的最佳见证。

  市文广旅局文物处副处长刘聪告诉记者,虽然历史上“五口通江”的盛况已不复存在,但古运河上仍然存在的小京口、丹徒口,以及作为大运河主航道与长江交汇的谏壁口,依旧书写着镇江城江河交汇的传奇。目前,这三个点都分别设立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成为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放眼全国或世界,两条河相交,甚至三条河相交的地方并不少见,比如重庆就号称两江,四川乐山甚至有三江交汇。”我市著名学者王川指出,“一条自然的大河长江和一条人工水道大运河形成十字交叉的地理形势,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十分罕见。”这种独特的地理格局,使得镇江成为“交通南北,联系东西”的重要水运枢纽。

  江河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对于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于镇江“文化基因”的形成,更有着特别意义。王川认为,作为“吴头楚尾”,镇江扼南北要冲,自古以来既是交通中转之所,又为文化交融之地。得益于江河交汇的舟楫之便,镇江是历史上中原移民前来南方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移民不绝如缕,南北文化在此渗透融合,中原文化、江淮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在此碰撞交融,塑造了镇江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催生出多彩多姿的文化秉性。正是这样的地理形势,使得镇江自南朝以来便一直是江南重镇。

  时光荏苒,一眼千年。江河文化已深深融入镇江城历史文明的血脉之中。江河交响,潮起潮落,见证千年历史的江河交汇处,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承载着镇江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历史记忆。在新时代,这一独特的地理文化遗产正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