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凯 摄

视频制作 朱晶晶 施凯
本报讯(记者 朱晶晶)在京口区大市口街道老北门,藏着一道神秘的门——定波门。它曾是明清时期镇江府城的北城门,历经数百年风雨,如今成为连接古今的“时光密码”。近日,随着古风墙绘的亮相,老北门以崭新的面貌续写着它的故事。
“老北门”的名字源于定波门,这座城门见证了镇江府城的繁华与变迁。1998年,在金通工地的施工中,深埋地下的明代定波门瓮城石垣重见天日。5米高的城墙残垣、斑驳的青砖,仿佛诉说着数百年前的历史。如今,这里建起了仿古城墙,挂上了地名牌,每一块城砖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成为老北门最鲜明的文化符号。
老北门巷道内的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典型的“老破小”居民区。2019年,我市对老北门进行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居住环境。巷道变得整洁宽敞,但市井烟火气丝毫未减——清晨的煎饼摊香气四溢,理发店老师傅的剪刀声清脆悦耳,街坊邻居端着饭碗唠家常的场景依然热闹。
更引人注目的是,巷道两侧的墙壁上新增了许多古风墙绘。水墨丹青勾勒出镇江的古韵,让老巷在保留“筋骨肉”的同时,还注入了“新灵魂”。在老北门住了几十年的章奶奶笑着说:“以前墙上灰扑扑的,现在一出门就像走进了画里。”
在老北门,历史与生活交织得自然而紧密。大喜饭团的老板姚瑶是这里的“新住民”,她的店铺开在巷口,生意红火。“很多顾客是冲着老北门的氛围来的。”姚瑶说,“这里既有老城的味道,又有新潮的活力。”
像姚瑶这样的年轻人,正逐渐成为老北门的新生力量,让传统巷道焕发新生机。而老居民们则一如既往地守着熟悉的生活方式,下棋、晒太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从定波门的青砖斑驳到巷尾蒸腾的市井烟火,老北门的故事从未中断。它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当下的参与者。改造后的老北门,不仅留住了城市的记忆,更让这份记忆融入现代生活。未来,老北门或许还会迎来更多变化,但那份独特的烟火气与历史感,将永远在这条巷道里生根、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