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明庭舒 李凌
春光正好,花事连连。日前,茅山镇豆腐村的梅花迎来盛花期,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踏春赏梅。近年来,茅山镇依托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花为媒,为农文旅融合固本
“春赏牡丹,夏观荷花,秋看菊花,冬品梅花,一年四季豆腐宴。”在豆腐村,有最值得体验的原生态绿色生活方式。体验区的游客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推动磨杆,体验传统农耕文化。不一会儿,雪白的豆汁从石磨中缓缓流出,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豆香。
走进小康梅园,或粉或白的梅花挂满枝头,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飘落,小径上梅花落英层层堆积,宛如鲜花铺成的地毯。来自丹阳的游客殷小华和好友们置身花海,拍照留念。“抬头能赏花,出门能吃上特色豆腐宴,值得来一趟。”殷小华笑着说。
“受气温影响,今年花期有所延后,但每天预约的大小团队超过10个。”豆腐村旅游向导陈建敏介绍,牡丹花、杏花等随后陆续开放,各类水果成熟后对外销售,为小村又增加一笔收入。
科技赋能,蝴蝶兰四季产销
近日,在茅山镇的蝴蝶兰基地,工人正将5万株中苗打包装箱后,通过跨省专车发往广东,确保存活率。原来,这是该基地新增的2.5寸中苗春季销售业务,客户可通过这种定制化养护实现“精准开花”,这些“半成品”将在客户手中二次绽放。
蝴蝶兰是热带植物,对温度要求较为严苛,且一株蝴蝶兰从幼苗长成用时近两年半。为实现四季有花,该基地通过现代化智能温室,有效解决温度等养护难题,降低成本。负责人张鸣峰介绍,基地还创新推出“分段式培育”模式来缩短生长周期,“四季产销”模式覆盖全年节日需求。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该基地今年引进了30个市场热度高的新品种小苗,满足了更多花卉爱好者的需求。通过品种升级、地源热泵技术等,基地正式拉开“四季花市”产业升级序幕,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和美”为笔,绘就幸福乡村
入春后,漫步在茅山镇何庄村,移步换景、如在画中。景观行道的樱花次第盛开,与一旁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相映成趣;一家家门前屋后花木扶疏秀色宜人,一条条绕村小河清澈见底蜿蜒静流……乡村风景绚烂多姿。
另一边,在何庄村“无人化”农场,负责人夏洪宇手持平板电脑操控无人机为2200亩小麦播撒肥料,一人一机一天完成了全部作业;采用的“变量施肥”技术,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自动生成“处方图”,能实现不同地块差异化施肥。去年,该技术帮助夏洪宇节省了10%的肥料成本,提高了8%的产量。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是全面小康的关键指标之一。伴随着1186栋民房建成交到村民手中后,近年来,当地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结合乡村规划把零散土地充分盘活起来,引进无人农场项目,种植了油菜、荷花、景观行道树等,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扮靓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