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黄晶
在扬中市第二幼儿园的“幸福教室”里,党员教师正与青年教师探讨“游戏故事墙”的优化方案,一个个党员领衔项目是幼儿园党建和“创建一间幸福教室”班本化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案例,通过构建“红色引擎驱动幸福教育”的生态体系,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双向赋能。
“三维立体幸福模型”:解码党建与教研的共生逻辑
幼儿园创新提出“情感幸福-成长幸福-价值幸福”三维模型,将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嵌入教研全链条。在“幸福教室”的创建中,党员牵头组建“环境创设攻坚组”“师幼互动优化组”“游戏质量评估组”领衔课程建设,推动课程实施。建立“幸福观察员”制度,通过日常游戏观察,记录“幸福时刻”,通过“1分钟幸福播报”在教研活动中分享。
“双螺旋成长机制”:党员与青年教师的共生共长
建立“党员导师+幸福教研员”双螺旋培养体系。通过“三个一”工程,即:共读一本教育专著、共建一间幸福教室、共研一个特色项目,依托“党员名师工作室”,以线上线下双通道,辐射带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多轨协同幸福涟漪效应”:从教室到家庭社区的红色延伸
建立“1+N幸福教育共同体”,党员教师带领家长开发“家庭幸福角”,联合社区开展“家风故事”宣讲。这种以红色基因为根系、以协同共育为枝干、以幸福共鸣为年轮的新型教育生态,不仅诠释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战略内涵,更让教育可触可感。
在这里,党员不仅是业务标杆,更是价值灯塔;党建不只是理论学习,更是教育现场的生动实践。当“为党育人”的初心与“创造幸福”的使命同频共振,幼儿园党建就真正成了看得见的教育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