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好“花期”提前防治

我市小麦赤霉病防治“攻坚战”即将打响

镇江日报 第07版:金色田野 2025年04月10日

  

  

  

  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朱友理

  

  “最近的早播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发期,特别需要关注。”近日,市植保植检站工作人员在我市多地农田开展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害检查,并指导农户及时做好相关防治工作。

  赤霉病是我国农作物一类病害,可防可控不可治。当前我市小麦大面积处于拔节孕穗期,早播小麦将进入抽穗扬花期。由于秋播拌种等防控措施到位以及冬季气候条件总体对病虫不利,但是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害仍有偏重发生风险。市农业农村部门提醒农户不能“掉以轻心”,要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作用,助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安全。

  

  摸清“底细” 做到精准把脉

  

  “我这几天经常到田里来转悠,看看麦子有没有抽穗,随时准备进行飞防作业。”4月9日上午,丹徒区荣斌盐资源区的种粮大户凌鸿蹲在麦田边,看着郁郁葱葱的麦苗长势正好,心里十分高兴,这300多亩的小麦,是他今天夏季的“主要收成”。“种田的都知道,小麦病虫害就发生在抽穗扬花期,这个时候做好了防治工作,才能为夏收打好基础。看田间的生长情况,估计再过一周就要开始防治了。”

  “根据植保、气象、作栽等部门专家会商分析,今年田间菌源基本满足发病流行条件,赤霉病在扬麦25、扬麦23等中感淮南小麦、淮北小麦品种及丘陵山凹麦田仍有偏重流行风险。”市植保植检站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由于小麦有着较长的生育进程,极大增加了遇雨几率和统防难度。据作栽部门调查,2024年11月10日前播种小麦,将于2025年4月10日前开始抽穗;11月中下旬播种小麦,将于4月15日前后始穗;12月以后播种小麦的始穗期在4月25日前后,大面积抽穗扬花期长达20天。同时,受干旱影响,不同田块间,甚至同一块田扬花期也有较大差异,最长相差达7-10天,大大增加了遭遇连续阴雨几率和适期防治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扬麦25、扬麦23等中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在我市仍有一定种植面积,少部分种植者盲目引种淮北白皮小麦品种(高感赤霉病),有利病害流行。特别是4月1日至5月20日的雨日超过19天、平均相对湿度超过64%,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易造成赤霉病暴发流行,赤霉病有偏重及以上流行风险。

  防患于未然,才能抢夺夏粮丰收的先机。连日来,我市各级植保植检部门“四面出击”,奔赴各地麦田,查看麦苗长势和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将各类“情况”详细掌握,为系统性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夯实“情报支撑”。

  

  做好准备 药剂及时喷洒

  

  在丹阳市陵口镇,种粮大户陈国法这两天已联系好无人机飞防服务人员,并安排工作人员将免费药剂领取到仓库中,随时准备开展小麦穗期病虫害飞防作业。“我今年种了1700亩小麦,都是镇麦15和镇麦29。目前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就等着农业部门通知了。”

  作为稳坐小麦病虫害“头把交椅”的赤霉病,主要在小麦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可防可控但不可治,且预防窗口期短。农业部门提醒农户必须采取“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治策略,将危害降至最低。

  “小麦扬花初期是预防赤霉病的最佳适期,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期,主动出击、见花打药,扬花一块打一块,保证‘高效药剂一次不动摇’;若扬花期遇到降雨,雨前用药效果要好于雨后用药。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虫害流行天气,或扬花期持续时间较长的田块,需进行第二次防治,一般在第一次药后5-7天再次施药。”农业专家建议,在科学合理选药方面,防治赤霉病应优先选用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剂,选择戊唑醇系列复配剂时,应保证戊唑醇纯量不低于10克/亩;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后期用药会增加产毒风险)等药剂应在扬花初期使用,间隔5-7天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提高防控效果。

  农业专家提醒农户,进行防治时要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施药机械,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同时,要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适当添加助剂,无人机作业应添加防漂移、抗蒸发类专用助剂。此外,用水量要充足,无人机不少于2公斤/亩,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电动喷雾器亩用水量20~30公斤。

  

  多措并举 守好麦田安全

  

  其实,除赤霉病外,还有多种病虫害威胁着小麦的生长安全。

  “小麦主要病虫害还包括纹枯病、白粉病和蚜虫。受前期降雨明显减少及药剂拌种面积增加影响,当前小麦纹枯病发展缓慢、危害轻。小麦白粉病在田间也零星发生。值得关注的是蚜虫的虫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各地普查显示,全市平均百株蚜量65.7头,高于去年同期(3.8头),个别田块达到1143头/百株,已超防治指标。同时,据气象部门预测,4-5月降雨较常年偏少0-2成,总体有利蚜虫发生,若防控不到位,5月上中旬穗蚜危害会明显增加。

  丹徒区世业镇镇江农谷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将针对蚜虫进行重点防治,选用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吡蚜酮等药剂开展“定向”治疗。“如果后期发生严重,将进行二次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针对今年田间“干旱”的影响,专家建议农户在做好小麦病虫害“一喷三防”的同时,科学混用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腐殖酸等生物刺激素,以及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预防早衰、干热风等,助力小麦单产提升。

  作为镇江市夏粮主栽作物,小麦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近1/3,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是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东兵表示,下一步,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科学研判、精准预警,根据气象条件及时更新赤霉病、蚜虫等小麦穗期病虫发生动态趋势。同时,将统筹调度、强化储备,实现赤霉病防控高效药剂一个亩次免费全覆盖,蚜虫等其他病虫防控药剂市场储备充足。此外,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技术人员将深入一线,指导种植者开展科学防控。“我们还将及早布局、落实全年粮油生产目标,集成推广从种到收的全程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抓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为守住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植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