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云鹏 记者 张驰川)记者从镇江市司法局了解到,为持续深化“3.21监地合作共建”机制,镇江市以统筹推进“五项工作”为核心抓手,创新推出“四大共建行动”,通过信息互通、资源整合、服务联动,进一步细化监地协作路径,强化刑释解矫人员全周期管理和社会化支持,推动刑事执行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制定共建信息互通机制,打造“数据共享+动态预警”联动体系。为了实现数据互联,依托“全国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同步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档案、改造表现评估及心理健康数据;定期推送入监人员核查、拟刑释人员衔接等数据。通过联席会商,结对共建的监所与地方司法局每季度召开监地联席会议,双方轮流主持,通报重点人员衔接情况,研判共性问题,优化跨部门协作流程。
建立共建联合培训体系,构建“能力提升+执法协同”专业化队伍。2025年底前实现监所民警、社区矫正工作者、人民调解员联合培训覆盖率90%以上,执法规范化达标率100%的目标。每年选派监狱民警至司法局社矫局挂职交流,参与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干预;司法行政系统干部定期赴监狱开展社会适应性课程教学。联合江苏大学法学院、江苏司法警官学院等开发“刑事执行一体化”课程,涵盖《社区矫正法》实务、矛盾调解技巧、就业帮扶政策等模块。每年开展一次“监地联动应急演练”,模拟脱管失控、突发纠纷等场景,提升跨部门协同处置能力。
发布共建帮扶项目清单,推行“需求导向+精准滴灌”社会化支持。今年实现刑释人员就业安置率大于等于85%、社矫对象法律援助覆盖率100%,帮扶项目社会资源对接率提升50%。会同镇江民盟联合开展“黄丝带·同心帮教”活动,每季度开展社矫安帮对象需求普查,分类形成“就业技能培训”“心理康复”“家庭关系修复”三类帮扶清单。体系化运行各市(区)阳光就业基地,开发过渡性岗位100个;与律协合作开设“法治帮帮团”,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打造“归航计划”项目,通过“1名社工+1名志愿者+1名企业导师”结对模式,为重点对象提供6个月跟踪帮扶。
织密共建矛盾化解网络,建立“全域覆盖+多元联调”纠纷治理体系。今年实现监所与属地纠纷联调成功率大于等于95%。监狱民警与司法所网格员联合开展“高墙内外”矛盾排查,对在押人员家庭债务、情感纠纷等提前介入疏导。在镇江监狱、句容监狱试点设立“监地联合调解室”,整合监狱调解员及地方金牌调解员、家事法官、律师等力量,对假释对象回归后的遗产继承、子女抚养等矛盾“一案一专班”化解。建立“回访+普法”双机制,纠纷化解后3个月内定期回访,同步开展《社区矫正法》等入户宣传,巩固化解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