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孔敏 王亚超
近日,江苏恒达利气体有限公司将一面印有“尽职尽责服务热情,高效务实情系企业”的锦旗送至镇江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对该局在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办过程中提供的专业指导和高效服务表达诚挚谢意。2025年是经开区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该局在不断创新服务场景的同时,也实现了与企业的“伴飞式成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把脉开方”到“对症下药”
近年来,镇江经开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经开区投资兴业,食品健康产业也吸引了不少优质企业加盟。近三年来,经开区食品健康企业已从25家增至48家,实现数量翻番、质量跃升,形成涵盖传统食品、功能性原料、健康产品的多元化产业格局。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围绕食品健康产业发展堵点难点,组织技术骨干力量深入企业一线,切实掌握企业诉求,开展助企服务调研,针对不同领域的食品企业实行差异化、精准化指导,目前已走访相关企业20余家,收集并解决问题30余个。
当得知江苏恒达利气体有限公司对生产许可申办流程、硬件标准、制度规范等存在诸多疑问时,市场监管局的“预检服务队”迅速启动“前置服务”机制,联合市食品行业专家组成服务专班,针对车间布局、工艺流程、设备配置、质量管控等环节逐项“把脉问诊”,提出30余条整改建议;同时建立“一对一”联络机制,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优化管理制度,最终仅用6个工作日便完成从材料受理到许可发放的全流程,较常规时限压缩约70%,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先机,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从“单向监管”到“双向奔赴”
面对食品行业新原料、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趋势,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食品行业事关千家万户,技术评审专业性强。经开区市场监管局不断加强技术支撑,组建专家顾问团,推动企业与专业机构、高校等单位多方协作联动,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开展多项科研项目合作,切实帮助食品企业解难题、复元气、增活力。
在镇江经开区,“指导前移”服务正刷新企业认知。“真没想到,市场监管会为了我们企业的事情,邀请那么多专家来给我们做论证,他们的服务工作做得真的是太好了!”某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动情地说。事情源于该公司申请“氨基葡萄糖、透明质酸钠”新原料食品生产许可,因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统一审查标准,企业面临政策衔接不畅、审批路径模糊等难题。市场监管局主动担当、靶向施策,迅速开辟“绿色通道”,组织省市监管部门、行业权威专家召开专项评审会,围绕原料安全性、工艺合规性、风险管控等核心问题展开研讨,为企业量身定制审查方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从“保姆式帮扶”到“伴飞式成长”
“春节前期我们公司接了大量订单急需投入生产,想要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但时间太仓促,就找到了市场监管局表达了想法。没想到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工作,帮助我们公司春节放假前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让我们可以放心跟大平台谈合作了,实在太感谢了!”江苏镇江睿甄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激动地说。
这样的服务场景还有很多,2025年,经开区市场监管局为企业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还包括整合内部科室职能推行的“市监综合查一次”,问题汇总后“一次反馈”,以“一次检查”为食品健康企业做“全身体检”,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另外,市场监管局还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职能,为辖区3家大食品健康产业提供了近4200万元的质押贷款,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下一步,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擦亮“经心办”营商环境品牌,以更优服务、更实举措、更高标准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为打造食品健康产业创新高地、服务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