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丫童 本报记者 张驰川
食品安全是检察公益诉讼的法定领域,也是检察履职保障民生的重要切口。近年来,句容市检察院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保障食药安全,守护民生安康。
绷紧新业态食品安全弦
2024年1月,句容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辖区部分水果店通过线上代购食品,并进行分装销售,分装销售的食品外包装上没有标签标识或者标签上强制性标注信息不全,未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句容市检察院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职能部门积极作为,在句容全市开展食品分装(拆零)销售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55户,发现存在突出问题或风险隐患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6户,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5份,立案1件,并将食品分装(拆零)销售监管纳入日常监管检查的重点项目,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让养老安全“食”刻在线
养老安全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养老机构食品安全问题,句容市检察院协同民政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单位联合对随机抽取的辖区内6家养老机构进行实地查看,就查看中发现的养老机构存在卫生死角、食品留样未达标、调味品没有防尘盖等情况,与职能部门进行磋商,职能部门督促辖区内4家养老机构对食品卫生问题整改到位,对养老机构负责人开展食品安全法律宣传活动2次,并建立跟踪记录、月报制度,有效推进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化,以实际行动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打好外卖安全保“胃”战
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网络食品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明确要求。《条例》规定,对配送的直接入口食品,入网食品经营者应当使用封签或者具备封签功能的食品包装物予以封口;未封口或者封签损坏的,配送人员有权拒绝配送,消费者有权拒绝接收。
为促进网络订餐新业态健康发展,句容市检察院开展专项监督,发现8家外卖商家未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小餐饮信息公示卡,部分外卖包装未使用符合规定的封签或封签不规范,该院遂以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职能部门加强外卖骑手及商家培训,发放外卖封签2000枚,督促案涉外卖商家全面整改,落实入网审查和信息公示制度。从线下到线上,从特殊群体到普通市民,食品安全连着民生,关乎健康。
句容市检察院将持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群众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以检察履职守护群众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