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村:内外兼修续写田园牧歌新篇

镇江日报 第06版:水韵芳洲新扬中 2025年05月13日

  

  

  本报通讯员 蔡会峰 姜华

  本报记者 陈怡帆

  

  晨雾还未散尽,扬中市油坊镇同德村村民推开门窗,映入眼帘的便是宽敞的通村公路、规划有序的房屋,与霞光相映成趣,整洁的水泥路直达农家小院,田野里春意盎然。在这里,村民们享受着“开窗见绿、伸手摘果、弯腰摘菜”的田园生活,仿佛置身于诗意般的画卷,感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这个位于油坊镇的乡野村落——同德村,正以“内外兼修”的蝶变之姿,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2024年,该村村级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突破350万元和200万元大关,数字背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实践。

  精耕细作重塑乡村肌理之美

  沿着拓宽至7米的同德大道前行,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在阳光下泛着光泽,道路两边错落有致的绿化带随风轻摆。村民说:“过去这里的路面总是坑洼不平,现在真是大变样了。”这条承载着村民日常生活的“民生路”,如今已成为展现乡村新貌的“风景线”。

  如果说道路改造擦亮了乡村振兴的“门面”,那么“埭上田园”的建设则为同德村注入了发展的灵魂。这个传统村落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将入口景观、河道整治、墙面彩绘等元素有机串联,绘就出一幅“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农耕画卷。这场“颜值革命”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全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超95%,自来水、硬化路、垃圾收运实现三个百分百覆盖。

  产村融合唤醒沉睡资源活力

  站在红旗河畔正在建设中的便民综合服务楼前,同德村村干部陆纪荣如数家珍:“建成后,这里整合了健康、养生、快递服务、慈善超市、洗衣工坊、药房、文化健身及停车场等,功能十分完善。”这个投资100万元的“乡村会客厅”,预计每年可增加12万元的村级稳定性收入,更让村民享受到“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

  盘活闲置资源的巧思随处可见。同德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解鹏指着正在施工建设中的标准化厂房介绍,村里投入300万元拆除老针织厂房,新建2800平方米现代化厂房,目前已吸引4家环保型企业意向入驻,“预计每年增收40万元,还能解决本村村民就业。”

  近年来,同德村聚焦闲置资产、老旧厂房、零散地块等不同类型存量资源,通过“存量变增量”策略,充分挖掘存量的价值,以优质资源形成优质项目,最终通过厂房建设、项目引进,打破富民增收瓶颈,实现“盘活”“培育”与“提升”,实现村级总收入353.6万元。

  善治赋能奏响文明乡风协奏曲

  夕阳西下,同德村的文明家庭暖心积分兑换中心的“积分银行”热闹非凡,村民杨素华用89积分兑换了毛巾、肥皂、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这套创新治理体系,让1000余户家庭主动参与村庄治理,累计兑换4000余人次。

  文化浸润为乡村治理注入灵魂。同德村积极探索社区与志愿服务、网格化、“五老”等社区现有资源的联动机制,凝聚“五社联动”合力,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充分发挥法治、德治、自治作用,持续完善村规民约,线上线下协同推进,由党员、百姓名嘴、“五老”、法律顾问等组成的“矛盾调解队”,成功化解矛盾百余起,现在大伙遇事商量着办,邻里比往年更和睦了。

  夜幕降临,村中的路灯次第亮起,广场上传来欢快的广场舞旋律。解鹏说:“和美乡村建设就像绣花,既要针脚细密又要图案鲜活。我们正在规划农旅融合项目,吸引更多人到同德来,让田园牧歌续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