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长护险即将“扩围”

城乡同享,为更多家庭破解“照护难”

镇江日报 第01版:头版 2025年05月15日

  

  

  

  本报记者 杨泠 本报通讯员 贾米兰 李翔

  

  “专业护理人员带着充气浴床、血压仪等设备仪器上门,连水温都精确到34℃,这样的助浴服务以前想都不敢想。”5月14日,市民李女士谈起长护险带来的改变时,红了眼眶。这个曾因3位重度失能家人濒临崩溃的家庭,在镇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托举下,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温度。

  在这个特殊家庭里,86岁的公公患有急性心肌梗塞,85岁的婆婆患有脑梗死伴高血压,而53岁的丈夫患有脊髓损伤、双下肢功能障碍,3人都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面对“一人照顾三床”的困境,李女士一度绝望:“真的是手忙脚乱,完全没有喘息的机会。”

  转机出现在我市正式实施长护险制度后。这个“医养护”融合的新范式,如及时雨般浸润了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2024年5月起,3位失能人员先后通过专业评估,获得每人每月3次的“不离床洗浴”特色服务。

  专业护理团队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每个月,两名护理员加一名医护的“铁三角”配置,携带齐全的专业洗浴设备上门助浴3次,全程监测家人的生命体征,全方位保障洗浴安全。更让李女士宽心的是,每人10元一天的亲情护理服务补助减轻生活负担。截至目前,李女士的家人已经享受到80次特色助浴服务,获得亲情护理服务补助8000元。

  “照护难”“洗澡难”是失能人员家庭中的集中痛点。我市自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置了入住定点护理机构、亲情护理补助、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服务(不含助浴)与亲情护理补助相结合、特色护理服务(助浴)与亲情护理补助相结合的5类保障服务,满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的不同需求。

  这项保障制度正以最温暖的触角,重塑着失能群体的生活质量。截至4月底,我市已有3306位重度失能人员成为长护险受益人,长护险已累计为失能人员家庭减负超3200万元,累计发放亲情护理服务补助近380万元,为3200余个家庭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同时,市医保局通过实地调研和数轮申报、审核、验收,将116家护理机构纳入定点,其中73家护理机构可提供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开展严格培训,确保其通过考试持证上岗;要求护理机构为护理人员和服务对象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进一步提高服务安全指数。数据显示,制度实施一年多来,已提供专业护理服务近5万人次,其中3700余次是破解“洗澡难”的特色助浴。

  “今年7月1日起,我市将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与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员享受同等保障待遇。”市医保中心长期护理保险科科长张颖表示,这一扩容举措将惠及更多失能家庭,持续提升重度失能群体生活质量,把关爱和温暖传递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