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佘记其 本报通讯员 马旭东 陈泠亦
为阻断因病致贫、返贫,实现困难人口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去年以来,丹阳市通过整合医保、民政、慈善等多部门资源,创新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优化慈善助医资金调配机制,通过“政策支持、医疗救助、免申即享”的“三重”保障,着力提升困难群体的就诊待遇,彰显“新医保 心服务”特色。
政策支持,让困难群众医有所助
“光靠我们家庭根本无法负担这么高的医疗费用,现在有了政策的支持,我报销了大部分费用,让我们这样的困难家庭可以看得起病,这是党和政府为我们困难群众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家住丹阳市云阳街道的杨先生是该市的低保对象,去年,杨先生因慢性病多次住院治疗,累计花费19万余元,通过基本医保报销11万元、大病保险支付4万元、医疗救助基金支付1.6万元,最终个人仅承担2万余元。“感谢政策的支持,让我全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杨先生说。
2024年,丹阳城乡居民医保低保类对象结算9636人次,结算人数4152人,各项基金支出8205.27万元,其中,个账共济支出15.38万元,统筹基金支出5123.96万元,大病保险支出1426.62万元,补充保险支出2.95万元,救助基金支出1099.25万元,慈善助医支出537.11万元,切实有效降低了低保类对象的就医负担。
医疗救助,让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为进一步推进医疗救助工作,切实提升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效率及政策执行力,丹阳组织召开医疗救助会议,医保部门联合民政、慈善、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资源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做好医疗救助工作。同时,建立定期比对机制及告知承诺机制,规范对医疗救助对象的管理。另外,还优化经办流程,让救助人员享受医院端“一站式”服务。医疗费用补助待遇在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实时结算,与基本医保待遇等实行“一站式”报销,不需要先垫付后再申请医疗救助报销,极大地方便患者就医和费用结算,确保医疗救助待遇应享尽享。同时,做好线上与线下的政策宣传工作。
去年,丹阳享受医疗救助待遇人数为11666人,221120人次,共发生医疗救助费用为2391.6万元(其中,职工医保救助147.82万元,居民医保救助2243.78万元),保障了救助人员享受到正常的救助待遇。
免申即享,“零跑腿”就能享保障
去年年底,丹阳市民黄先生发现自己2025年度城乡居民医保费用交不进。经查,黄先生于2024年10月经丹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认定,符合条件成为医疗救助对象中的重点优抚对象,即从2024年10月起,除正常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外,同时享受医疗费用补助待遇,因此,黄先生2025年度城乡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不产生个人缴费数据,个人不需缴纳医保费,即可享受医保相关待遇。黄先生听了之后,连声感谢。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救助的普惠度、及时性,精准落实资助参保政策,丹阳不断优化兑现流程,实现待遇免申即享。2024年以来,丹阳市医疗救助对象17346人,参保资助费906.34万元;享受待遇为10910人。
下一步,丹阳市医保部门将进一步加大与民政、慈善部门的沟通协作,探索更多元的资金整合路径,助力丹阳市困难群体“病有所医、医有所助”,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