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任琳 本报记者 张驰川
日前,省检察院召开全省检察机关对口援助工作座谈会,会上通报表扬了2021-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对口援助工作成绩突出的6个集体和34名个人。镇江市检察院作经验交流发言,京口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四级检察官林龙和丹阳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四级检察官助理董翔翔获评2021-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对口援助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近年来,镇江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六位一体”对口援助工作部署,坚持“援在关键处、帮在要害上”,不断优化援助模式,完善体系机制,切实增强援助实效。
找准“发力点”实现最优解
紧贴双方工作实际,推动受援需求和支援供给深度契合。
动态把脉精准问需。强化支、受援单位互动 ,健全完善常态联络机制,充分利用走访交流、考察调研、“云上”沟通、援派人员信息反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受援单位在案件办理、法律监督、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短板弱项,精准把握核心需求。市检察院党组将对口援助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每年与受援院会商研究援助项目,定期听取职能部门工作汇报,督导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援助供给与受援需求“同频共振”。
量身定制援助方案。推行“一院一策”差异化援助模式,以“短期解困、长期赋能”为导向,针对不同受援院具体需求,量身打造个性化援助方案,明确相应援建举措、实施步骤与责任分工。去年7月,市检察院在与拉萨市达孜区检察院多轮沟通会商后,进一步优化对口援建协议,为该院精心设计八项具体帮扶举措,其中既有“应急解困”的短期措施,又有“固本强基”的长远规划。
定向选派优秀人才。紧贴受援单位人才缺口和业务需求,以“专业对口、能力适配”为准则,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标准,积极选派资深检察官、优秀检察官助理进行“点穴式”援助。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昭苏垦区检察院强化民行监督业务需求,连续4年选派民行条线业务尖兵赴该院援建,助力该院办理兵团四师检察首例且至今案值最大的虚假诉讼监督案、首例民事支持起诉案等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并实现多项业务工作的“破零提质”。
“输血”与“造血”并举
聚焦“当下助”与“长久立”有机统一,不断拓宽援助方式路径。
业务指导靶向攻坚,破解发展瓶颈。充分发挥援助干部专业优势,主动把江苏检察先进工作理念、办案经验融入当地检察实践,帮助建立一批管根本、利长远的工作机制。林龙挂职昭苏垦区检察院期间,针对该院民行公多项业务空白问题,通过规范办案流程、健全制度体系,推动该院民行监督办案数据大幅上升,公益诉讼跻身兵团前三,其主导办理的2起当地行政检察监督“首案”和2件省级典型案例,不仅填补了业务空白,更为受援院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办案经验,因业绩突出获评兵团政法系统“法治服务标兵”。
传帮带教精准滴灌,促进素能提升。聚焦受援院“兴趣点”“薄弱点”,“点单式”设置培训课程,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5场次,推动解决“本领恐慌”。针对伊犁州检察院提出的“案例培育能力不足”问题,市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主任蒋安凌专门以《检察案例的选题与培育》为主题开展专项授课;句容市院援疆干警夏立红作为镇江检察资深兼职教师,挂职期间围绕法律适用、办案技巧等方面组织公益诉讼系列培训,有力提升所带团队实战能力。此外,还为4名来镇交流锻炼新疆、西藏干警,择优选定“一对一”带教导师,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帮助快速提升专业素养。
数字赋能智慧援助,提高监督质效。将数字检察作为重要抓手,助力受援单位监督模式转型升级。镇江市金山地区检察院技术骨干郭云峰挂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第四师分院期间,针对当地数据资源有限、案件体量较小的实际,探索研发加油站无证排污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数据比对和智能算法,实现对加油站许可证和登记情况常态化监督,推动相关行政单位加强行业监管,整改数家违规加油站。此外,还积极研发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等监督模型,助力挖掘监督线索10余条,成案3件,有效提升监督精准度。
“全链条”保障赋能见实效
从项目资金、业务协同、干部激励等维度强化统筹,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
强化资金保障,夯实援建根基。克服自身办公经费紧张困难,建立“预算单列+专项争取”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将援助经费纳入年度财政刚性预算,确保资金拨付稳定;另一方面,加强与市有关单位对接,“一把手”亲自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援助资金高效落实。4年来,累计为边疆地区落地8个援建项目,推动建成听证室、讯问室、检察工作专网机房等现代化办案场所,以及虚假诉讼监督平台等数字化系统,助力提升边疆地区检察办案科技水平。
构建联动体系,提速需求响应。破除工作壁垒与流程梗阻,建立完善“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高效援助响应机制。线下根据需要实时选派业务骨干开展实地支援,今年3月,蒋安凌加入省院专家组,深入受援地对20余件新型疑难复杂案件进行“面对面”指导。线上依托信息技术搭建远程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案件会诊、经验分享等“云端研讨”,去年7月,针对拉萨市达孜区检察院在办理某公益诉讼案件时遇到的法律适用与证据采信难题,市检察院随即组织“云上”检察官联席会议进行在线研讨交流,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案件顺利办结。
优化激励机制,厚植关爱沃土。针对受援地区环境艰苦特点,从物质保障与成长激励两端发力,促进援助干部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好各类补贴保障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优先提拔重用机制,形成正面激励导向,2021年以来,选派的6名援助干部有4人获得晋职晋级或优先入额机会。董翔翔援藏归来后,不仅因表现优异晋升助理等级,更将“老西藏精神”融入日常实践,推动部门工作质效显著提升,实现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