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路晓明
本报通讯员 田世鹏
近日,镇江经开区城乡建设局通过“多方联动+创新施策”组合拳,成功化解一起因地下车库违规车位引发的民生矛盾,在维护小区公共利益的同时,为车位购买者挽回潜在损失,生动诠释了“诚(城)心帮·简(建)易办”服务品牌的责任担当。
3月初,丁卯某小区业主通过12345热线反映,小区地下车库一处过道车位严重影响正常通行,而物业公司因权限限制无法处理。投诉人及家属多次交涉未果,情绪激动,反映到经开区城乡建设局。
群众“急难愁盼”就是工作的“第一信号”。经开区城乡建设局房管科立即启动“首问负责制”,主动对接资规部门调取原始图纸,经核查确认该车位为小区交付后开发商私自调整增设,属于违规设置,且涉事开发商已于2024年底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责任主体容易厘清,矛盾背后的复杂困局不好处理——强制取消违规车位,将导致已购车位业主面临“钱车位两空”的风险。
面对“法律认定清晰”与“破产清算执行难”的双重挑战,经开区城乡建设局创新提出“依法处置+利益平衡”双轨解决方案:联动法院、资规、街道等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等法规,明确违规车位销售属无效交易,依法予以取缔;通过法院对接破产管理人,从开发商未售资产中筛选合规车位,为已购违规车位业主提供“一对一置换方案”,避免业主财产损失。
在多轮会商中,经开区建设局牵头搭建沟通平台,引导各方从“对立”走向“共商”,最终形成兼顾法理刚性与民生柔性的最优解(见图 田世鹏 摄);为消解投诉人焦虑,建设部门还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及时主动向投诉人通报进展,确保投诉人全程掌握事件动态,有效消解不安情绪,用“可视化”的处置流程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同时,联合街道、社区组建专项工作组,针对已购违规车位业主开展“法律风险+置换政策”双解读。经过持续调解,涉事业主最终签署置换协议,被占通道恢复畅通。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地下车库违规车位引发的纠纷调解工作圆满收官。事件解决后,业主通过12345平台动情留言:“没想到政府这么用心,真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家事办!”
“让每一次民生服务都成为丈量初心的标尺,让每一个问题解决都成为温暖民心的纽带。”经开区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以此次事件为样本,用职能部门的“主动跨前一步”替代“被动回应诉求”,用“法理情融合”替代“简单依法处置”,收获的不仅是个案的圆满解决,更是群众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与点赞。经开区城乡建设局将不断完善“疑难问题会商机制”,推动民生服务从“解决具体问题”向“完善制度设计”跃升,让“诚(城)心帮・简(建)易办”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