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稻鸭共作 山水林田勃勃生机

戴庄奏响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发展“协奏曲”

镇江日报 第06版:绿色镇江 2025年05月21日

  扫码看视频 视频制作 单杉

  

  

  

  

  

  本报记者 单杉

  本报通讯员 李媛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村民们用生动的生产实践,上演着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协同发展的“协奏曲”,为生物多样性发展贡献着乡村力量。

  初夏时节,行走在戴庄村有机水稻育秧基地的田埂上,清风吹过耳畔,风中还夹着声声虫鸣,稻田倒映着蓝天和远处群山,鸭子在稻田中穿梭、戏水、觅食,一幅乡村生态美景展现眼前。

  这里山林水库环绕,河道沟渠纵横,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而更令人称奇的是,村民们将生物多样性巧妙融入农业生产,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美景与清新的空气让记者神清气爽之余,一种名为小盾壳霉的有机肥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技术员介绍,这种肥料可以增加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促进益虫生长,利用生物链的原理给水稻提供更好的环境。

  “这个小盾菌肥(小盾壳霉),起到一个微生物的作用,从而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员任广明介绍,将其撒在田里,让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让水稻生长环境更好,从而增加产量、增加收益,更加绿色环保。

  “早上还没来得及收拾,门口有些乱。”见记者前来,一位老乡笑道,“家里鸭子比较多,就把门口弄得有些乱,还有一些鸡和鹅。”记者看到,鸡鸭鹅闲庭散步于林间,很是自在。

  据悉,“稻鸭共作” 的生态种养模式,也是戴庄村践行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任广明告诉记者,鸭苗在田间能够帮忙除草,还能捉害虫,鸭子的粪便还能够增肥,提高水稻产量。等到了年底,鸭子也还能卖个好价钱。

  二十多年来,在赵亚夫的指导下,戴庄村大力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如今的戴庄村,缓岗坡地上有10多种四季都可采摘的经济林茶果,林下生长着青草和绿植,畜禽养殖大棚散落其间,鸡、鸭、鹅在草丛中自然觅食,牛羊悠闲地吃草,“经济林果+草+畜禽”的有机农业生态系统也正在形成。

  戴庄村党委副书记李有意对此很是骄傲:“在自然生态布局的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生命共同体,去整体打造一个小流域型有机生态系统。”他向记者细致介绍了这个生态系统的神奇之处。在有机稻田中,科研团队发现了140余种小动物,这么多的生物物种组成了一条条食物链,众多食物链又织成了一张紧密的食物网。这个食物网,就是抑制稻田病虫害暴发的杀手锏。稻田里生物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戴庄村还建了一座生物多样性展馆。“这个展馆投资200余万元,占地约300平方米。”李有意介绍,展馆建设完之后,主要是面向中小学开展研学课程,以探索山林为主。在馆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昆虫、生物知识,这样一来,既能让更多人了解戴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又能带动更多人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戴庄的生产实践是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我市生物多样性也在不断丰富。截至2024年底,我市已观测到镇江市区(含丹徒区)各类生物2678种,其中珍稀濒危物种37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4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