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技防+物防

向“汛”而行 守护百姓“稳稳的幸福”

镇江日报 第04版:综合·经开区纵览 2025年06月04日

  

  

  

  

  本报通讯员 李盛 庄家钦

  本报记者 路晓明

  

  当前正值汛期,5月26日,在镇江经开区大路镇沿江滩地,一面面红色的观测旗在茂密的芦苇丛中迎风飘扬,这是堤防巡查人员马道义每日巡查的重要“路标”。

  当天下午3时,马道义骑着“小电驴”沿着江堤一路骑行,他目光炯炯,紧盯着江滩上的小红旗,口中还不时喃喃计数。“观测旗是判断险情的重要标志,必须逐个检查,确保早发现、早处置。”马道义负责的大路镇八亩至李佳跳段一公里江堤,有30面观测旗,每天需要往返巡查七八趟。

  “防汛无小事,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马道义每骑行20-30米便停下,瘦小的身影消失在芦苇丛中,深入迎水坡滩地密切关注潮水涨势,同时逐个下到插旗点进行细致检查。从芦苇丛钻出回到堤岸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背水坡戗台,通过看、摸、探等方式,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除人工巡查外,经开区水利部门还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监测。“由于长江河床动态冲刷调整,每年汛期前后,水利部门都会运用专业设备对长江水下断面地形进行扫描监测。”经开区水利站河湖科科长张文胜介绍,通过对水下地形扫描,实时监测长江水下断面地形变化,对存在坍江风险的地段竖立观测旗,以便尽早发现和处置隐患。

  物资储备是防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大路镇防汛物资仓库内,各类防汛物资储备充足,井然有序。“汛前我们已对物资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大路镇经济发展和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润芝介绍,目前物资仓库已备足草包1.5万只、编织袋0.78万只、木材7立方,以及镰刀40把、铁锹100把等物资。此外,大路镇还精心组建了专门的防汛应急队伍,配备专业防汛车辆,建立了高效、快速的物资运输体系,确保防汛物资能够在第一时间送达防汛一线,为安全度汛筑牢了坚实的物资防线。

  姚桥镇耿家湾涵闸,这座连接主江堤和挂耳圩的小型排涝涵闸也是水利部门的重点关注闸站。挂耳圩与主江堤之间的250亩水稻种植区,需要涵闸正常运行来保障农田灌溉。张文胜介绍,去年10月,水利部门在例行巡查时敏锐地发现涵闸内的配电柜基础存在倾斜下沉现象,随即迅速与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并争分夺秒地抢在汛期前完成全部整改工作。像耿家湾涵闸这样的小型涵闸站,均配备了专业的闸站维护队伍,每年定期在汛前汛后进行全面、系统的维护保养,确保涵闸运行安全可靠,为周边的农田和居民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目前,镇江经开区已全面进入防汛临战状态,以‘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织密防汛安全网,全力以赴守护百姓‘稳稳的幸福’。”经开区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国新介绍,从巡堤查险的基层巡查员,到物资储备的精心筹备,再到水利工程的维护保障,经开区正以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汛举措,全力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汛屏障,迎接汛期的严峻挑战,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