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 打造宜居“无废城市”

句容生态环境局以实干护航绿色发展

镇江日报 第05版:美丽句容 2025年06月05日

  

  

  

  本报通讯员 黄国栋

  

  文明发展,生态先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近年来,镇江市句容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统筹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全力打造天蓝、水清、土净的生态宜居之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环境质量稳中提质,生态底色持续擦亮

  

  大气治理精准发力。联合多部门开展渣土运输、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完成32处工地规范化改造,强化餐饮油烟管控,排查餐饮企业500余家,安装智能油烟监测设备200余套,餐饮投诉量下降40%。优化城区绿地生态环境,完成城区10余处黄土裸露区域治理,补植绿化面积2万余平方米,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工作,截至目前,《镇江市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减排项目》已超额完成预期进度目标的13%,完成后可显著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

  碧水攻坚成效显著。今年1-5月份,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其中通江支流断面总磷指标达地表水Ⅱ类水平。基本完成2024年度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报告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报告,长江流域涉磷企业完成整治26家,整治率96.3%。拟定3项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中,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工程进度超20%,乡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工程整体进度达75%,边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主体完工。

  净土行动筑牢防线。开展固废处置规范化管理,截至5月底,安全处置工业危险废物14813.49吨、医疗废物168.894吨。开展“十五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优化调整点位布局,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6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完成省级销号,完成长宁化工地块整改销号验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问题整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预计10月底全面竣工。

  

  “无废城市”系统推进,绿色发展动能澎湃

  

  注重规划引领,锚定全域“无废”路径。紧扣“生态优先、集约发展”主线,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危废五大领域,部署31项任务、17项重点工程,成立“无废城市”建设指挥部,建立健全部门责任清单和工作协调机制,构建“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将“无废”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

  重点突破,打造四大示范行动。工业固废“瘦身增效”,推动高耗能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建设“零废车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冲刺90%;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攻坚,依托“戴庄经验”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生活垃圾“全民共治”,健全前端分类、中端转运、末端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建筑垃圾“重生焕新”,推广绿色建材与装配式建筑,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年消纳建筑垃圾超10万吨。

  科技赋能,创新全民治理模式。一方面引入无人机巡查、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固废全流程追溯,鼓励企业研发固废资源化技术,探索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零填埋”和大宗固废处置路径,加快经营模式、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另一方面以“六五环境日”、生态日、全国科普日等为契机,广泛开展“无废”宣传教育,引导市民群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开展“无废城市知识问答”活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执法服务双轮驱动,护航发展提质增效

  

  刚性执法守底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96人次,帮扶企业266厂次,受理各类信访投诉188件,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起,信访投诉办结率100%,案卷规范整改通过省级评查。完成油烟在线及排口整治销号工作,按序推动清洁生产工作,审核上报2025年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名录9家。

  柔性服务促共赢。召开助企纾困座谈会,邀请企业家代表,现场讲解典型案例和信用修复工作,对于部分重点排污单位主动上门服务,为9家清洁生产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及修复,今年信用修复14家企业,环保信用评价覆盖665家企业,绿色标杆企业增至1家,黄色1家,黑色0家,其余全部为蓝色。

  项目服务强保障。开展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核发和证后管理工作,今年审批报告表19件、报告书1件、审查规划环评1件,核发排污许可证13张,完成141家企业2024年度执行报告年报及43家企业2025年一季度季报提交工作,跟踪服务66个市级重大项目,总量指标审核高效推进,助力项目落地“零障碍”。

  以生态之笔,绘发展新篇。未来,镇江市句容生态环境局将始终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无废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凝聚全民共识、创新治理模式,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句容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