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常国政 记者 周迎)机械化收获是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减少机收环节损耗是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粮食机收减损、适度加工和科学储存”,为贯彻落实部、省关于粮油作物机收损失工作的部署,近日,市农机推广站在镇江经开区、丹徒区分别组织开展小麦、油菜机收减损技术培训及机收损失监测工作,提升我市机收减损水平,耕耘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力争颗粒归仓。
在镇江经开区荣禾家庭农场的麦田里,市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正开展现场教学,30余名参会人员围在一起,认真聆听机具调整要点,“在作业时不能有漏割现象,作业幅宽以割台宽度的90%为宜,保证喂入均匀;当小麦产量过高、湿度过大或留茬高度过低,以最低档速度作业仍超载时,应减小割幅,一般割幅减少到80%时即可满足要求……”最后,技术人员提醒机手作业时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规范操作,安全作业。
活动现场,机手们正认真阅读着由市农机推广站发放的《小麦机收减损技术明白纸》。“一是作业前机具准备,二是确定适宜收获时间,三要牢记减少机收环节损失的措施……”为了更好地让农机手们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不断提高机械化收获水平,市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将在麦收期去往各市、区的田间地头,向机手发放技术明白纸,争取做到我市机手全覆盖,指导机手正确调整收割机参数指标,降低收获损失率,力争颗粒归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农机推广站还组织各市、区开展小麦和油菜的机收损失监测工作,为我市粮油机收损失率测定掌握一手数据。烈日下,一群身着红马甲的人员正将撒落在田里的籽粒捡拾进采样袋里。技术人员介绍,“小麦损失监测取样区为2平方米,收集取样区内夹杂在秸秆和杂余内的籽粒、穗头上未脱净的籽粒和掉落在地面的籽粒;油菜取样区为0.2平方米,将取样区内表层3厘米深度的土壤全部挖出,采取水洗、筛分等方法,将夹杂在秸秆、土壤和杂余内的籽粒清理收集。” 技术人员后续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分析产生损失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减损措施,用于指导全市粮油机械收获工作。
市农机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稳步推进粮油机械化收获减损工作,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系列推进活动,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机收作业质量,指导各地开展好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工作,确保粮油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