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立波 本报通讯员 徐群
日前,在镇江口岸联检服务中心,“润心桥”调解服务工作室内,一场面向外贸企业的政策宣讲正在进行。工作室一隅摆放着普法宣传资料,电视里循环播放海关普法视频,党员先锋调解队成员正热情细致地答疑解惑。从调处纠纷到释法普法,这间小屋已逐步成为企业诉求的“问诊室”、普法教育的“推广室”。
“前端预防、中端解纷、末端筑基”,今年以来,镇江海关利用靶向普法、主动披露、首违不罚等方式实现矛盾纠纷100%化解,“润心桥”调解服务工作室入选镇江市2025年法治惠民实事项目。
靶向普法,提升法治惠民“温度”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矛盾化解、定分止争最重要的基石。前不久,镇江海关收到了某公司赠送的“心系企业 鼎力相助”锦旗,该企业在申报应税特许权使用费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向海关办理申报纳税手续。自查发现后,企业向海关咨询“主动披露”程序。镇江海关经沟通协调,成功帮助企业减免滞纳金。主动披露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自查自纠、守法便利通道,对企业允许主动纠错,鼓励自愿合规,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我们一直致力于让遇事找法、化解靠法成为海关执法人员和企业群众的共识。通过工作室开展的执法课堂、法治沙龙等活动,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向企业群众进行普法宣传、以案释法,他们的法治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增强,知法、懂法、守法成为自觉。”镇江海关稽查科副科长张亚军说。
分类建册,打造矛盾化解“模板”
镇江口岸监管线长、码头多,业务种类丰富,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并不相同。党员先锋调解队成员通过积累实战经验、借鉴有效做法,提炼了《固体废物领域行政争议化解手册》《知识产权领域争议化解手册》《船员携带禁止进境物品争议化解手册》等材料,形成规范操作参考。
“有了这些手册,现场调解更有底气。”党员先锋调解队成员、运输工具监管科科员于栋说:“例如进境船员有携带肉类制品、厨房刀具等禁止进境物品情形时,我们参考手册内容释法明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手册里对法律条款内容、普法要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都有清晰说明,一看即懂。有‘小本本’的帮助,年轻关员也能快速解纷。”
“上门送法”,构筑风险防控“堤坝”
“作为党员先锋调解队成员、执法一线科长、公职律师,多重身份让我在助企发展、政策宣讲、化解潜在矛盾方面有更多专业技能的支撑。”党员先锋调解队成员、镇江海关查验二科科长王星耘表示。
在对进境粮食进行后续监管的过程中,镇江海关关员发现某企业在进境粮食调运、加工、下脚料处理过程中存在台账记录不规范、粮食系统填报存在逻辑错误等问题。“企业认为保证粮食质量安全就行,对台账记录、系统填报等不甚关心。发现问题后,我们及时约谈企业,深入企业开展法律讲解、技术指导,督促企业进行整改,推动进境粮食企业合规合法经营。”
近年来,镇江海关通过组织岗位能手、公职律师开展“上门送法”“法治体检”等活动,有效提升外贸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水平;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指导,提出合规建议51条,帮助企业做好风险防范,提升规范化经营管理水平,及时将潜在矛盾隐患、纠纷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
从答疑释法到源头防控,从现场调解到事前预警,“润心桥”调解服务工作室背后,是一支懂业务、讲法律、敢担当的党员先锋队。镇江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法治理念在执法与服务中的融合,提升口岸治理能力,为营商环境建设注入更多“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