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横波映古今

——镇江段古运河上的桥梁长卷
镇江日报 第03版:要闻 2025年06月24日

  古运河上的珍珠桥。钱恒 蒋敬 摄

  扫码看视频 视频制作 孙力 钱恒 蒋敬 卞婷婷

  

  

  

  

  

  

  本报记者 孙力 卞婷婷

  

  镇江段古运河上,座座桥梁如同玉带,静卧碧波之上,形成别具特色的桥梁文化。当晨光掠过中山桥的石栏,暮色浸染解放桥的车流,每一座桥都是活态的历史典籍,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城市的脉搏。

  在众多桥梁中,中山桥与解放桥闪耀着民国时期的建筑光辉。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礼刚介绍,1932年8月竣工的中山桥,初建时桥宽12米。20世纪80年代,为配合中山路拓宽工程,中山桥重建,桥身拓宽至43.59米,成为市区最宽阔的桥梁。如今,往来车辆川流不息,这座桥如同一座流动的丰碑,见证着城市东、西区域的繁荣与交融。

  解放桥初建于1930年,原名中正桥。镇江解放之后,更名为解放桥。现在横跨古运河的解放桥,建成于1992年。

  “民国年间,镇江作为江苏省省会。在修路过程中跨运河建设了这两座桥。”王礼刚告诉记者,两座桥梁不仅是交通要道,更镌刻着镇江的辉煌过往。

  6月的镇江,古运河畔绿意盎然,碧波荡漾。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塔山桥、迎江桥和南水桥三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桥梁,虽历经改造,却依然承载着老镇江人深厚的记忆。

  塔山桥坐落于鼎石山下,初建于1972年,与风景秀丽的宝塔山公园相邻。清晨和傍晚,不少市民在此散步休闲,感受桥与山交融的独特景致。迎江桥建成于1973年,因通往江边而得名,曾经是热闹非凡的交通要道。“以前这附近都是巷子,特别热闹,一到正月十三上灯的时候,桥上全是人。”家住电力路164号的张女士回忆起往昔盛景,仍难掩兴奋。南水桥的历史更为悠久,其前身是一座便桥,1977年重建为水泥双曲拱桥。古时候这里是南水关,南水桥桥名由此而来,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关于古运河的诸多记忆。

  横跨健康路的珍珠桥建成于2008年,是为纪念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而命名。桥旁的珍珠路,引曾经谈情说爱的情侣们络绎不绝,所以市民们习惯称其为“情人路”。沿着珍珠路往前走,在解放桥附近,还有一座为纪念赛珍珠而建的珍珠广场,这里成为市民缅怀赛珍珠、感受文学魅力的重要场所。

  镇江段古运河上的一座座桥梁,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串联起千年的运河记忆与市井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