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留足印 夏日夺金牌

听不见喝彩的冠军“踢”出精彩人生

镇江日报 第03版:要闻 2025年06月26日

  

  

  

  本报记者 郭淑娴

  

  “苏超”赛场,呐喊如潮。

  在镇江主场对战宿迁的比赛中,看台上的一位观众全神贯注。他听不见喧嚣,却比谁都投入。每到精彩处,他便激动地向同伴比划着手语:“刚刚那记传球真漂亮!那个中场球员曾是我的队友!”

  他叫巫磊,一位出生于镇江的聋人足球运动员。

  今年5月,在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下称“残特奥会”)中,巫磊随广东省聋人足球队出战,勇夺聋人足球项目冠军。如今,他坐在家乡球场的看台上,看着场上众多熟悉的面孔,心中感慨万千。

  “没想到这么多年,巫磊坚持干了踢足球这一件事,还干得这么漂亮!”为方便交流,记者特意邀请手语翻译老师曹雪梅协助采访。令人惊喜的是,她竟是巫磊在市特教中心读书时的班主任。

  再次见到这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犟学生”,曹雪梅又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个雪天:“整个操场被飞雪染白,他和另一名同学就在雪中踢球,他跑过的地方雪被踩化,印出脚下泥土的颜色……”曹雪梅从没想到,一个孩子心中的梦想之火,能燃烧20多年,从那个寒冬一直燃到今夏。

  巫磊与足球的结缘,始于一场旁观。

  “看到我家附近学校里的同学在操场上踢球,我就也想踢。”巫磊对发生在小学六年级时的一幕,记忆犹新。

  自此,巫磊成了操场的“钉子户”。“只要他不在教室,那就是在操场踢球了。”为了不让孩子的兴趣和天赋被埋没,曹雪梅主动找到市少年足球队,请求让巫磊“插班”训练。

  球场上的“野孩子”终于有了接受专业训练的机会。

  2008年首次入选江苏省聋人足球队,巫磊从此走上了漫长的职业球员之路。那段时间的每一届全国残运会,他都没有缺席,却始终与冠军擦肩而过。2018年,江苏省聋人足球队解散,广东省聋人足球队向巫磊递来橄榄枝。为了足球梦,他远赴他乡。

  今年5月24日,残特奥会聋人足球项目(十一人制男子组)决赛落幕。巫磊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泪流满面:“等待了17年的冠军梦,终于实现了。”

  走得再远,逐梦的“原点”还在故乡。

  “看台上好多观众,虽然我听不到声音,但被现场氛围深深感染。”巫磊将手掌贴于耳畔,激动地表达着第一次观战“苏超”时的感受。

  在镇报集团各平台看到球员采访的报道,巫磊十分激动:“主教练汪磊曾经也教过我踢球……29号陈锴、8号戴培都是曾和我一起练球的朋友。”他还特别提到在对战徐州的比赛中,门将沈帅帅的出色表现,言语间充满自豪。

  现“苏超”镇江市圣象足球队球员陈锴,还记得20多年前和巫磊一起训练的日子:“队里没有手语老师,起初他都看不懂教练的指令。尽管要比常人克服更多困难,他也从没想过放弃。”更多老师和学员被巫磊的韧劲和热爱所打动,主动与他结伴训练。那段时光,巫磊的球技在提升,朋友在增多,对足球的爱也愈发深厚。

  带着足球给予的健康、快乐、友谊、成就感,一个球员的“足”迹,由此伸向更远更高处……

  记者手记

  赛场无声 梦想有声

  

  

  

  郭淑娴

  手语没有过多丰富的词以表达内心感受,当记者问巫磊,为什么热爱足球、从足球运动中收获了什么时,巫磊只比了简单的几个手势。曹雪梅老师翻译:“他说,踢足球,全都好。”

  没有震撼的理由、没有详细的讲述,巫磊在绿茵场上奔跑的20多年,就是漫长的“答案”。

  陈锴也在得知巫磊的近况后感慨:“虽然没能在球场上相遇,但我们还在为各自的梦想战斗,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些老男孩还在坚持足球运动的意义。”

  如果赛场寂静无声,那留在耳畔的,只有为热爱奔走而加速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