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忙的江岸

大橙光电项目建设工地

西来桥镇俯瞰图 图片由西来桥镇提供

视频制作 李嘉斌
本报记者 蒋丽 童本宽
本报通讯员 倪德贤
夏日的扬中市西来桥镇,热浪滚滚,生产建设工地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江畔微风轻拂,港区内岸桥耸立,巨轮有序靠泊。港产城融合的浪潮,正为这座江中小岛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7月7日,《镇江日报》“开发区街镇新观察”采访组走进西来桥镇,专访西来桥镇党委书记王丹,探寻该镇“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共荣”的奋进足迹与发展蓝图,解码“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高质量发展“西来桥答卷”。
面对记者,王丹以一组亮眼数据开启话题:今年1-6月固定资产投资7.25亿元,同比增长10.52%;其中制造业投资5.25亿元,同比增长24.11%;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完成44.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数字的背后是西来桥镇以港兴城、以产强镇、以绿筑底的生动实践。
黄金岸线激活产业强镇新动能
站在西来桥镇5公里优质深水岸线旁,塔吊林立、巨轮穿梭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这里每米岸线年创税超万元,每寸土地都跳动着产业脉搏。王丹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我们已形成海工装备、粮油加工、汽车零部件、仓储物流四大特色产业,上半年,我镇共有15个重点项目全面推进。”
“发展密码在于‘链式思维’重塑产业格局”。王丹表示,海工装备企业集聚成势,从钢板切割到整船组装形成完整闭环;粮油加工龙头——中粮集团不断完善、延伸产业链,带动上下游2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异军突起,大橙光电新能源汽车LED光源灯具等项目实现“签约即开工”的“西来桥速度”;仓储物流集约化发展,依托华和物流粮食码头等项目建设,持续释放深水岸线的优势资源效应。2024年,临港产业园区实现产值230亿元,四大主导产业贡献率超八成,一条“港口引流-产业集聚-税收反哺”的良性循环通道已然畅通。
生态筑基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发展越是迅猛,越需坚守绿色初心。西来桥镇创新实践“生态优先的工业化路径”,将生态保护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在川心港畔,水生态修复工程让昔日排污渠变身“水下森林”,“一企一管”智慧监管系统建成,排污口实现“云上看护”;“无废社区”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在镇域西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相映成趣。千亩示范片稻浪翻滚,夹江生态园白鹭翩跹,新程村特色田园乡村吸引长三角游客纷至沓来。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利用生态优势、人文优势,打造炙手可热的乡村旅游景点,串联成一条“赏江景、品美食、观舞龙、玩糏塑、体农耕”的乡村旅游路线。“我们坚持‘三带联动’空间布局。”王丹介绍,东部沿江集聚智造产业,西部夹江发展生态农旅,中部城镇强化服务功能,让产业呼吸在绿意中,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绘就一幅美丽的绿色发展新图景。
融合共生谱写幸福洲新篇章
傍晚的临港商圈华灯初上,产城融合的活力在此绽放。西来桥镇的6个村精心制定了22个村级增收项目,目前已有18个项目基本完成,上半年预计增加村级收入超187万元;“春风行动”招聘会累计提供岗位1200个,让村民“出家门、进厂门”;老年补贴、失地保障等民生支出均有上涨,这些举措都诠释着西来桥镇发展的 “温度”。正如王丹所言:“‘四好一强’——产业好、生态好、营商好、人文好、党建强,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节点眺望,王丹表示,西来桥镇正以更宏大的手笔谋划未来:向南,深化与苏锡常产业链协作,争当扬中乃至镇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向西,构建“农业+文旅+康养”的生态经济圈;向江,打造百亿级临港产业集群;让“港的活力、产的张力、城的魅力”交响共鸣。
一线攻坚
村企联动激活发展新动能
蒋丽 童本宽
西来桥镇将发展一线作为主战场,聚焦难题破解与民生服务,通过机制创新、服务下沉、深度联动,点燃村企联动“主引擎”,释放发展“共生效应”,驱动乡村与产业协同升级。
一线服务,优化营商“快车道”。该镇成立村企联建专班,建立“135”包联机制(1名镇领导+3名中层+5名村干部)为项目提供全周期服务;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党员履职”,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精准梳理资源、项目、人才、需求“四张清单”,高效解决土地、用工、矛盾调解等难题;企业反馈问题办结率90%以上,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一线招商,跑出项目“加速度”。西来桥镇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招商分队,深挖企业家资源,借力西来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等多元策略,积极拓展招商“朋友圈”,构建全域招商格局,推动优质项目加速落地、集聚动能。
一线结对,按下富民“快进键”。该镇6个村(社区)与26家非公企业深度融合,为村级经济发展“活络输血”,不断开创“村企互动、优势互补、共建双赢”新局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企业全面发展。北胜村与大津重工、三新村与中海粮油,东来村与富民工业园企业共同打造村企联建“共同体”,村级经济与企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一线治理,筑牢发展“硬根基”。西来桥创新网格治理:设立6个企业专属网格,村(社区)干部与企业负责人担任正副网格长;健全企业网格事件闭环管理、多元调解服务等“五大功能”,源头化解涉企风险;合力环境攻坚:企业党组织先后发动130余名党员职工,投身结对村“百日攻坚整治”,解决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精准响应民生:针对北胜村大津重工4000余职工反映的流动摊贩扰民问题,村企迅速行动,整治农贸市场东侧环境,硬化地面、完善管网,规范设置10间便民疏导点,一举解决就餐需求与环境顽疾,提升村貌,促进和谐。
西来桥镇以一线攻坚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效能叠加,走出一条村企联动、共生共荣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记者手记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西来桥的“破圈”之路
蒋丽 童本宽
驱车前往西来桥镇时,导航地图上的路线在长江岸边拐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穿过扬中二桥的瞬间,风里裹挟的江涛声似乎都变得清晰起来——这座距离扬中市中心最远的小镇四面环水,被百姓戏称为镇江的“东极岛”,曾长期被贴着“偏远”“落后”的标签。当地老人说,过去年轻人揣着行囊往苏锡常跑,公交站总是挤满外出的打工人。
现在的西来桥已改写往事。在海工装备产业园的车间里,巨型机械臂正精准焊接,火花在智能化生产线的光影里跳跃;粮油加工区的仓储罐群如银色矩阵排列,输送带将刚卸载的原料送往精深加工车间;新能源企业的研发中心里,工程师们正调试新一代的汽车零部件……海工装备、粮油加工、汽车零部件、仓储物流四大特色产业的版图,已在这片临江土地上清晰铺展。
记者发现,西来桥镇领导班子的办公室里都挂着一张西来桥的行政区划图,标注着网格和规划。王丹告诉记者:“网格是‘全科医生’,每名干部细熟于心。挂图作战,就能更好、更及时地服务民生、服务企业。能让企业把家安在这儿,靠的不是空想,是实打实的‘心换心’。”
西来桥镇创新“一对一”精准服务机制,从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到公共服务,全程专人专班跟踪,全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服务最暖、流程最简”的营商环境新高地;坚持以打造“‘西’心办”服务品牌为重要抓手,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营商服务体系,不断拓展营商服务的广度、跨度、深度和维度;建立常态化企业回访制度,构建“诉求收集-问题分拨-跟踪反馈”闭环管理体系,以“店小二”式主动服务姿态,让企业感到“办事更省心、发展更顺心、生活更舒心、合作更暖心”。
如今,西来桥镇海工装备制造、粮油加工、高端智能阀门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强劲,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多点开花”、加速起势。大津重工、亿阀股份、江冠电器、九润生物等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西来桥镇的客商“朋友圈”持续扩大。
傍晚时分,夕阳为扬中二桥镀上金边。路边的公交站依然热闹,只是如今更多是来应聘的年轻人、洽谈业务的客商。江风掠过正在建设的项目工地,塔吊的轰鸣声里,仿佛能听见这个小镇加速生长的声音。西来桥的故事证明,没有天生的“边缘”,只有不敢突围的困局。当干事、创业的决心遇上精准、暖心的服务,偏远之地也能成为逐梦的热土。
总编快语
西来桥:何以逆袭?
柳昌焰
自筹资金建设、1994年竣工通车的扬中长江大桥,是屹立于扬中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但鲜为人知的是,让西来桥人踊跃捐资的幸福大桥,却比扬中长江大桥通车时间还早了整整两年。
幸福大桥飞跨天堑,让西来桥这座扬中的“岛外孤岛”无缝对接常州,真正融入苏南。幸福大桥的背后,累积的是西来桥人“走出去”的强烈渴望、“要变样”的不懈追求,展现的是西来桥人血脉里流淌着与所有扬中人同样的崇尚创业的实干精神。
创业方能兴业。作为扬中曾经最为偏远、基础最为薄弱的乡镇,近几年的西来桥,却开始了发展之路上的逆袭之旅:2023-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两年位列扬中第一;2022-2024年,工业总产值增速连续三年在扬中排名第二;2022年,在镇江“提级管理”的园区考核中,西来桥较上一年跃升了26位……
西来桥镇党委书记王丹介绍,西来桥之所以有如今的良好发展态势,是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动能综合作用的“开花结果”。
地利之变,让西来桥的发展基础有了质的飞跃。随着多座跨江大桥的建设,扬中交通条件脱胎换骨,西来桥由原来的“岛外孤岛”变成重要的水陆交通节点,且常州高铁站、常州机场等均在西来桥的半小时交通圈内。
拥抱天时,让西来桥的产业格局有了质的改变。外距号称 “新能源之都”的常州近在咫尺,内有可谓稀缺资源的19公里产业岸线环陈周边,西来桥人发挥地利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拥抱新能源产业与临港产业风起云涌的天时,让两大新兴产业在西来桥异军突起。今年,西来桥仅临港产业的工业销售收入,预计就会超过80亿元。
齐心创业,让西来桥的内在动力有了质的提升。当产业风口遇到西来桥人的创业热情,就产生了强化学反应,西来桥发展的内生动力终于发生质变,“以商引商”的效应正快速显现:投资3500万美元的大橙光电即将投产,投资1.2亿元的九润生物年底运营……让王丹自豪的是,生物产业正在西来桥崛起,西来桥将形成传统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临港产业、生物产业四大产业竞相迸发的产业格局。
其实,天时之厚,地利之便,不独是西来桥才有的优势。用王丹的话来说,西来桥实现“逆袭”的主要原因,是西来桥人能干事,西来桥人可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