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 奕
2025年的夏天,随着“苏超”的火爆出圈,中国的足球终于暂时告别了“时间不多”“理论可能”“无缘出线”这些苦涩遗憾的词条,在江苏的每座城市之间燃起了独具特色的热情烈火。
“一家三口一起看足球”,已然成为当下最时兴的家庭活动,父母与孩子通过足球建立起更多的沟通桥梁与联系纽带;“足球+文旅”的模式,也为江苏及全国游客提供了畅游畅谈畅享的绝佳机会。不同城市之间的风土人情,美景美食,都被“苏超”的火热点燃,共同迎接八方来客;中国足球的持续低迷,仿佛也能凭此火热之情,重燃新生活力。
贵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的参与与观赏,自然无需较高的门槛。巴西的街头,不限人数,没有球门都不妨碍孩子们追逐那颗又黑又破的皮球,皮球上下翻飞,梦想便启蒙于欢乐。
“懂不懂球”向来是资深球迷圈子里的判定标准,但是“苏超”向我们证明了,足球之所以能风靡世界,正是靠着足球那充满魅力的不确定性和无与伦比的观赛氛围。第一次看球的人,不需要了解双方的阵型安排又或者越位的判罚规则,哪怕只是被赛场的氛围吸引,足球便已经在心中燃起热爱的火苗。
归属感,显然是“苏超”热度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欧洲或南美那些历经百年的足球豪门,已经与城市文化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融。虽然我们的球队没有那样悠久的历史,但我们对自己家乡的爱是与生俱来的,支持家乡球队完全可以成为看一场“苏超”比赛的源动力,而这也是中国足球发展这么多年一直在追寻的方向。正是因为对祖国深沉的爱,哪怕是成绩长期不见起色的国足,也依然会有一大群不离不弃始终支持着的球迷,国足不单单是一支球队,他们承载着的是最纯粹的热爱与希望。
中国足球的商业发展,经历过辉煌,品尝过苦涩。球迷们见证了金元足球泡沫的膨大与破碎,也见证了多家俱乐部的崛起与解散。伴随着国家队成绩的低迷,中国的商业足球联赛也越来越失去了吸引力,究其原因,球迷文化的缺失最为关键。
纯粹的足球带来纯粹的热爱,“苏超”的爆火也许证明了:中国足球的复兴,不在豪华的球场和昂贵的球星,而在人民的广泛参与。这场始于盛夏的足球革命,或许正是中国足球走出寒冬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