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唐敏捷 本报记者 张驰川
“以前多个部门各自上门各自检查,迎检耗时耗力,现在多部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轻企业迎检负担。”近日,由京口区司法局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委、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执法人员,对中船绿洲镇江船舶辅机有限公司和镇江苏宁广场2家企业开展“综合查一次”跨部门联合检查,检查现场开出《行政检查单》1份,对安全生产、特种设备等领域中出现的8个问题予以口头提醒和指导,赢得企业和商户的好评。
为提升行政执法的“精度”和“温度”,2024年京口区创新执法监管模式,在镇江市率先推行“综合查一次”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全年重点执法部门涉企行政检查同比下降54.12%,开展行政指导424次,免罚、轻罚案件102件,涉及金额356.8万元,为企业挽回损失114.8万元。在此基础上,今年京口区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清单管理”减轻企业负担
以深化“综合查一次”为主线,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通过将一个执法场景、多个执法主体合并在一起检查的方式,编制首批“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24项,检查事项涉及医疗机构、工贸企业、科技型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等领域。
针对场景清单内的事项,发起部门启动联合执法检查,明确方式、对象、数量,并牵头组织实施;场景清单外的事项,以“发起部门邀约+司法部门协调监督”的方式组织开展,统筹优化检查事项。对列入“白名单”的企业减少检查次数,做到“无事不扰”“常规低频”监管,既保证企业不脱管、不漏管,又实现不乱查、不多查。通过“免罚轻罚清单”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发挥自由裁量权,减轻企业负担,2025年1至4月,全区重点执法部门开展涉企行政检查404次,同比下降14.16%;免罚、轻罚案件33件,同比增长83.3%,涉及金额164.7万元。
“能动执法”彰显文明规范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若干措施》文件,梳理全区行政检查主体,优化牵头部门召集、主管部门参与、街道综合执法协助的工作机制,督促执行“三张清单”。围绕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问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涉企行政检查“五个严禁”“八个不得”。
在与企业息息相关的高频执法领域,区应急管理局探索服务型行政执法方式,编写《风险温馨提示函》,发送复工复产微信提示11条,积极探索非现场检查应用场景;区卫健委以随机抽查为基础,以专项整治为补充,全面推行“先普法再执法”;区消防救援大队严格落实“计划之外无检查”;区市场监管局推动执法端口前移,持续推行“首违不罚+轻罚免罚”机制。
“事前预告”促使企业自查
推行“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制度,在京口经济开发区22家企业设立监督员,收集执法问题线索25条,开展个案监督1次,依托镇江12345热线建立涉企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对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工单及时推送、重点追踪。试点推行“预告式执法”模式,检查前3日向企业发送《检查清单》,明确检查内容、法律依据及整改建议,促使企业自查整改。对整改合格的企业实行“预约式复检”,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试点期间,企业问题发现率下降50%,整改效率提升40%。
京口区司法局副局长戚志栋表示:“推行清单化‘综合查一次’是创新行政执法监管方式,提升行政执法效能的重要举措。我局将探索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完善‘执法+服务’模式,实现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持续为企业成长营造宽容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