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运喜 张扬 记者 谢勇)“房前屋后”生态环境牵动着群众的心。噪声轰鸣、异味刺鼻、水体黑臭、固体废物堆积……直接拉低百姓的生活品质、幸福指数。丹徒区检察院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协同联动、精准监督、长效治理,扎实推进“房前屋后”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专项监督,让“好风景”变群众的“好生活”(见图 王运喜 张扬 摄)。
从大运河畔的露天机动车拆解作坊,到农田边的生活垃圾污染;从粉尘弥漫的堆放场,到异味扰民的废品回收站……丹徒区检察院以问题为导向,成立专项办案团队,通过无人机航拍、大数据筛查、实地走访等手段,在全区7个乡镇街道摸排线索10条,立案办理7起公益诉讼案件。
在丹徒区辛丰镇大运河公园附近,一处废物拆解小作坊格外“扎眼”,被拆解的汽车引擎盖、油箱、发动机等部件露天堆放,废油箱、废旧电池等直接暴露在环境中,让过往群众倍感“揪心”,“这些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到土壤和水里,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针对线索问题,丹徒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联合区攻坚办、生态环境、商务等部门,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召开行业座谈会、治理协调会,以开展公开听证、整治“回头看”等方式提升监督质效,形成治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