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普法进社区 揭秘AI诈骗手段

镇江日报 第08版:法治周刊 2025年07月31日

  

  

  本报讯(包峰 记者 谢勇)日前,京口区司法局象山司法所携手江苏三法(镇江)律师事务所,在陈家门社区举办了一场以防范AI诈骗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这堂充满“科技感”的反诈课,用鲜活案例和互动体验,让居民们看清了AI诈骗的真面目。

  盛夏的社区活动室内,何长芬律师将自制的防诈宣传手册发到居民手中,面对层出不穷的AI诈骗手段,她直指要害,向社区居民详细介绍了AI诈骗的多种手段,特别是“AI换脸”“伪造声音”。

  为了让居民们更直观地感受AI诈骗的危害,活动现场还播放了相关案例视频。这些真实的案例展示了诈骗分子如何利用AI技术假冒亲友、领导等身份,以各种理由骗取钱财,让居民们深刻认识到防范AI诈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原以为‘眼见为实’,没想到视频里的‘熟人’可能是骗子伪造的!”刚听完案例的王阿姨连连感慨。

  何律师随即又细致地教给居民“防身之术”,但凡涉及转账,必须通过可靠渠道二次核实,绝不轻信陌生链接,还要为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她语气坚定:“电话那头的声音再像亲人,视频里的脸再熟悉,也要多问一句、多确认一次!”

  “除了换脸,骗子还有哪些花招?”有居民忍不住举手提问。何律师顺势揭开了AI诈骗的“四大套路”:声音合成:一段骚扰电话录音,就能让骗子用“你的声音”骗家人;“AI换脸”:视频通话里的“领导”“亲友”,可能是算法合成的假象;语音转发:盗取微信后,骗子能转发旧语音骗钱;精准筛选:AI分析你发的朋友圈,量身定制诈骗剧本。

  讲座结束,李大爷感慨道:“今天才明白,原来声音还能克隆得一模一样,真是开了眼!”

  此次防范AI诈骗法治宣传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陈家门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进一步推动了社区法治建设的进程,为构建平安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