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赔偿陷僵局 “案中案”破执行难

镇江日报 第09版:法治 2025年07月31日

  

  本报讯(陈怡 记者 张驰川)“原本已经不抱希望了,法官,还好有你。”2025年7月,小江的亲属将印有“为人民办实事 做群众贴心人”字样的锦旗送到了丹徒法院执行局法官高倩手中,这场历时两年半的“赔偿拉锯战”终于画上圆满句号。一起因砂石遗洒导致的九级伤残事故,6.8万余元赔偿款一度因被执行人账户被19次冻结而陷入绝境。法官先后尝试冻结债权、挖掘保险线索未果后,最终通过反向追踪运输公司作为申请执行人的一起案件,成功扣划到全部赔偿款。

  2023年正月,小江驾驶无号牌二轮摩托车,在某路口右转弯时,因车轮碾过重型半挂车遗洒在路面的砂石而失控摔倒,致颅脑外伤,构成人体损伤九级伤残。经交警部门认定,小江与司机王某负事故的同等责任。该案经法院审理判决,除保险公司赔偿部分外,王某及所在运输公司需共同赔偿小江各项损失6.8万余元。

  接手案件后,高倩迅速冻结了两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账户,但仅划扣到1000余元,与案涉标的相比杯水车薪。两被执行人的关联执行案件情况和财产查询结果也不容乐观。司机王某自案件审理阶段就未曾露面,名下更是没有其他可供执行财产;运输公司深陷债务漩涡,涉及多起未履行的执行案件,名下账户被各地法院冻结多达19次。

  “这家公司的名字,好像以前在审理部门见过。”常规路径已断,高倩盯着卷宗灵光一现,果断转向立案部门,请求协查近期运输公司涉诉情况。果真,发现运输公司有一起作为原告的案件刚刚立案,高倩火速向该案被告公司邮寄送达了协助执行通知书,冻结了运输公司在上述单位的债权6.8万余元。然而几天后,运输公司似有察觉,主动撤回了起诉。

  “一般运输公司不止会购买车辆保险,可能还有其他关于整体业务的。”高倩尝试再从保险角度挖出一点线索。果然,一份被遗忘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浮出水面,事故发生时间也在保险期间内。案件似乎有了转机。

  没想到,保险公司回复称,事故发生时运输公司未曾主动向保险公司报案,虽在投保期间内,但如今也难以核实具体情况,无法再进行出险理赔。

  案件执行一波三折,高倩仔细思量着是否还有遗漏的线索,最终将目光转回到了运输公司本身。惊喜地发现运输公司有一起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双方在执行阶段达成了和解,被执行人的账户被法院冻结,正按协议定期扣款。

  “太好了,赔偿款有着落了!”2025年3月底,高倩向上述执行案件发函,要求协助扣留、提取被执行人运输公司在该案中的待发放案款。后续,这些案款也顺利地汇入了小江的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