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的甜蜜正奔向千家万户

丁庄葡萄智慧链护航鲜甜直达

镇江日报 第01版:头版 2025年08月12日

  

  

  

  

  本报记者 朱浩 滕庆海

  本报通讯员 刘洋 李凌

  

  立秋时节的句容茅山丁庄万亩葡园,累累果实。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房经贵手持传感器布点图纸,与合作联社技术人员一同穿梭在智能大棚间。“根系监测要全覆盖,水肥管道需精准匹配滴灌系统。”他指着规划区域详细讲解方案细节。随着丁庄葡萄种植的科技升级正式启动,一幅智慧农业的蓝图正在田间地头铺展。

  这份酝酿中的甜蜜升级,是丁庄葡萄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力量。在葡萄产业研究院基地,院长芮东明仰头轻轻托起一穗紫玉般的果实,阳光照射果面折射出宝石般的光泽。“十年磨一剑,早熟、串型美、风味独特,这就是我们的‘丁庄紫’。”他自豪地介绍。卓越品质不仅征服了味蕾,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百果园南京区域负责人现场品鉴后,当即拍板包销明年的全部产量。

  支撑这份甜蜜与市场信心的,是一支扎根田间的科技力量。由芮东明研究员领衔的专家团队常年活跃在丁庄的葡萄园,从冬春田管到夏秋收获,全程提供无缝跟踪服务,让葡农们由衷感叹“现在想种不好葡萄都难”。

  作为全国葡萄种植的标杆,丁庄从未停止攀登新高度的脚步。近年来,通过持续培育新品种、引进智能化管理系统、改良土壤等举措,丁庄葡萄的品质与效益不断跃升。2024年,丁庄葡萄产业研究院携手南京农业大学建成句容葡萄科技小院,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示范推广,搭建起“零距离指导、零时差响应、零门槛学习、零费用服务”的“四零”服务平台,让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直接在农民的葡萄园里“开花结果”。目前,基地已成功引进培育出“丁庄紫”“紫金红霞”等40余个葡萄新品种,多个品种正逐步推广,持续巩固和提升了丁庄葡萄的核心竞争力。

  在介文葡萄园,葡农刘波指尖轻触手机屏幕,百米外的大棚薄膜徐徐展开。“从前全家凌晨就得抢着拉膜,现在躺着就能搞定。”刘波笑着展示太阳能自动卷膜系统带来的改变。不远处,老方葡萄合作社里,水肥一体化系统正在作业。理事长方应明感慨:“父辈两人一天才能施肥一亩地,现在这套系统一小时就能轻松完成十余亩!”

  面对避雨栽培模式下大棚水肥管理繁琐且难以精准把控的挑战,丁庄的科技探索步履不停。以房经贵教授为核心的专家团队正引入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建设智能葡萄大棚,结合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根据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品种的精确需求,通过主机参数进行科学调控,可大幅提高水肥利用率,从而培育出更优质的果实。”房经贵表示,丁庄的葡萄种植在科技加持下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销售环节也充满“智慧”。走进合作联社的分拣中心,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处理着“私人定制”订单。每一盒葡萄经过智能称重、贴上带有溯源信息的“电子身份证”标签后,发往全国各地。“丁庄葡萄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品质,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合作联社理事长陈玲如是说。今年,合作联社进一步深化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成功将葡萄销售版图扩展至上海、杭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陈玲表示,将继续以丁庄葡萄产业研究院和科技小院为重要抓手,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邀请国内外知名葡萄专家在土壤改良、产量控制、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为葡农进行示范指导,推动丁庄葡萄从江南小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今年下半年,‘丁庄紫’新品种将在合作联社基地率先试种,并计划逐步推广至万亩葡园,让科技‘浇灌’的甜蜜持续奔向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