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朱晓雨 李长兴
近日,镇江经开区大港街道港南花苑小区北门附近,一台“爱心冰柜”悄然上岗,为穿梭于城市间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和环卫工人送去一份清凉。“天太热了,随时来都有免费冷饮,对我们防暑降温太有帮助了。”一位刚取用矿泉水的快递员脸上洋溢着笑容。
大港街道辖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众多,持续高温天气下,包括他们在内的户外工作者降温需求迫切。街道党组织捕捉到这一民生细节,主动联合辖区内有影响力的本地新媒体平台,共同设立“爱心冰柜”。
令人欣喜的是,“一瓶水”激发了文明涟漪,许多社区居民受到启发,自发捐赠矿泉水、冰镇饮料。
街道为解决双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问题而打造的“爱心暑托班”,同样体现这种联建共建精细治理理念。
大港街道整合社区、关工委、高校志愿者等多方资源,在伯先社区、振港社区等地开设暑托班。暑期返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等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不仅负责看护,更发挥特长为孩子们提供课程辅导等服务。
大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立萍表示,通过党组织这个核心引擎,有效链接了社区、企业、社会组织、新媒体、居民等多元主体,将分散的力量凝聚成治理的合力,助力打造多方协同参与、精准回应群众需求的红色“幸福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