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点单” 代表“接单”

姚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搭建“连心桥”

镇江日报 第02版:要闻·经开区纵览 2025年09月12日

  

  

  

  

  

  

  本报通讯员 王玉龙 吴倩

  本报记者 张琼霞

  

  “中心河南侧沿线1.3公里缺少路灯,老年人晚上散步很不安全。”

  “晚饭后沿着中心河散步的村民都是三五成群,北边的光线很亮,而南侧这边则没什么路灯。”

  ……

  日前,在镇江经开区姚桥镇三桥村三桥九组活动广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几位村民围坐在姚桥镇人大代表联络员、三桥村党总支书记杨军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反映中心河南侧晚间出行难题(见图 王玉龙 摄)。杨军凝神细听,片刻就给出工作计划:尽快将中心河南侧道路路灯安装事宜反映给相关部门,力争10月份完工,让大家晚间出行更安全。

  8月初,姚桥镇人大选择三桥九组活动广场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将广场建设成为开放性议事区域,定期组织人大代表面对面接待村民。聚焦议事协商、矛盾调解等诉求,同步做好诉求记录并持续关注反馈与进度。

  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入口处醒目位置就有人大代表公示栏,人大代表联络员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周边覆盖农户近60户、村民120余人,联络站点同时也是三桥村议事点。”杨军介绍,每月会设一天为人大代表接待日,让人大代表与村民面对面沟通,同时也将策划“议事+文化”双轨活动,引导更多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讨论,将单一的议事场所提升为集议事协商、文化传承、群众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阵地,有效提升空间使用效率与治理效能。

  “从家出来走几步就到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有什么诉求在家门口就能反映,真的很方便。”家住三桥九组活动广场附近的毛大爷说。

  “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是激活人大代表神经末梢、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的需要,也是以党建为引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举。”姚桥镇人大主席易芳琴介绍,人大代表联络站点的设立为人大代表与群众搭起了“连心桥”,从“被动等”到“主动访”,做民意“收纳箱”;为人民群众办“微实事”,让人大代表从反映者转变为参与者,争做矛盾化解员;聚“金点子”,让人大代表从“旁观者”转变为“主心骨”,成为发展“智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