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思丞
李白的一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自称臣是酒中仙”是杜甫对李白的描述。他饮酒必吟诗,吟诗必饮酒,“诗仙”“酒仙”成了他独有的代名词。作为资深酒徒,李白到镇江后,立刻对这里的美酒赞叹不已,诗兴大发,留下了众多佳句诗篇。李白名篇《客中作》,很多人认为诗中所提“兰陵美酒”指的是山东兰陵,也有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笔者经过考证,认为此兰陵酒所指最有可能是镇江丹阳地区。
明代《通雅》卷三九记载:“曲阿后湖水及高骊覆船山马陵溪水味甘,酿酒醇烈,其称兰陵酒,即曲阿也。”为什么《通雅》提到,兰陵酒,即曲阿也?这是因为南朝曾在此处设置南兰陵郡,所以丹阳产的酒一度被称作兰陵酒。据《隋书志第二十六》载:“曲阿有武进县,梁改为兰陵,开皇九年(589年)并入。”而曲阿盛产美酒,古籍上多有记载,比如《太平御览》就提到:《梁武舆驾东行记》曰:有覆船山,酒罂山,南次高骊山。传云:昔高骊国女来,东海神乘船致酒礼聘之,女不肯。海神拨船覆,酒流入曲河,故曲阿酒美也。
《北史》曾记载:北魏孝文帝南征,以刘藻为将军,辞别于洛水之南。孝文帝曰:“与卿石头(南京)相见。”刘藻答:“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姓。”可见,历史上曲阿酒名气很大。至于为什么曲阿酒美,《太平御览》的神话故事固不可信,但所有美酒的产生除了酿造工艺外,均离不开上好的原料和水源。丹阳作为鱼米之乡,米好水佳、制作精细,水土气候得天独厚。尤其是酿酒所用水源,宋《太平寰宇记》卷八九引南朝顾野王《舆地志》说:“曲阿出名酒者,皆云后湖水所酿,故醇冽也。今按:湖水上承丹徒高骊、覆船山马林溪水,水色白,味甘。”
后湖,即丹阳市区西北的练湖,西晋时陈敏始开,早于新丰塘之开凿,周围四十里,水质优良,宜于造酒。《太平御览》提到的高骊覆船山,山下有一条溪流叫马陵溪,流经丹徒,注入曲阿后湖,在这一段流域之内,出产的酒均属上乘。曲阿酒自晋朝以来,长葆盛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湖及其附近溪流的天然功力。
虽然在唐贞观元年后兰陵县无存,但诗人常在诗中以古名、雅称指代现世地名,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唐诗中兰陵出现的频率很高,很多都是指的江南兰陵。比如,蒋涣的“云白兰陵渚,烟青建业岑”(《途次维扬望京口寄白下诸公》),陈羽的“西去兰陵家不远,到家还及采兰时”(《送辛吉甫常州觐省》),李嘉祐的“阳羡兰陵近,高城带水闲”(《送陆士伦宰义兴》),等等。与李白同时代的王维,其诗中也不止一处提及“兰陵”:“扬州时有下江兵,兰陵镇前吹笛声”(《同崔傅答贤弟》);“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送张五諲归宣城》)。这些诗中的“兰陵镇”,就是南兰陵。
李白好酒,对酒的要求也很高,他对美酒从来不吝赞誉,写下了大量关于美酒的诗作,但并没有留下明确指向山东兰陵酒的相关作品。宋代书圣米芾曾自提“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一联,米芾喜爱镇江山水,客居镇江四十载,此处借用李白诗句“兰陵美酒郁金香”,肯定是合李白原意的。联中的“兰陵”,指的也是江南兰陵。因为阳羡、兰陵相距很近,“阳羡春茶”与“兰陵美酒”是米芾生活中的两大陪伴,这两样东西均是就近取材,无论如何很难把联中的兰陵酒与山东联系起来。宋代王安石在《答熊本推官金陵寄酒》一诗中写道:“郁金香是兰陵酒,枉入诗人赋咏来”。这首诗首句也化用了李白的诗句,但同时也说明从南京寄出的酒是“兰陵酒”,考虑到地理位置,这个酒更不可能舍近求远取自山东,而更应是当时酒中珍品的丹阳酒。至于“郁金香”,实际上是古时用于配制祭祀之酒的植物,这种植物配制的酒呈橘黄色,故称为“郁金香”。
从酒的特点看,丹阳酒晶莹澄澈,山东兰陵酒呈黑褐色、红褐色,并不符合诗中“琥珀光”的特质。直到清代,陈宝箴在《晚泊京口》一诗中也写道:今宵且醉兰陵酒,赖有明镫慰寂寥。说明从古至今,古诗中的“兰陵酒”大多指向丹阳酒,绝非山东之兰陵。据说,李白随永王李璘东巡至丹阳后,除游历练湖、凭吊吴季子墓外,还谒齐梁帝陵,访萧氏后裔。萧家主人以酒款待诗人,遂有《客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