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 言
在我的记忆深处,爷爷总是与书紧密相连。不过,爷爷不识字,他对书的热爱,是通过听书来实现的。那一段段或激昂或悠扬的声音,陪伴爷爷度过了无数个美好的时光,也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爷爷听书的历史,要从我记事时讲起。那时,家里有一台老旧的收音机,它的外壳已经磨损得有些斑驳,但爷爷却视若珍宝。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院子,爷爷便会坐在那张旧藤椅上,打开收音机,调到评书频道。随着一阵激昂的开场音乐响起,爷爷的脸上立刻浮现出专注的神情。无论是单田芳那极具辨识度的沙哑嗓音,还是刘兰芳绘声绘色的讲述,都能让爷爷沉浸其中。
记得有一次,爷爷正在听《三国演义》,讲到“关云长单刀赴会”的精彩情节。爷爷听得入了神,手中的茶杯都忘了放下。当听到关羽在东吴的营帐中,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地怒斥鲁肃时,爷爷情不自禁地拍了下大腿,大声叫好:“好一个关云长,真乃英雄也!”那声音充满了力量,把正在一旁玩耍的我都吓了一跳。我好奇地跑到爷爷身边,看着他那涨红的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一刻,我仿佛也被爷爷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感受到了英雄们的豪情壮志。
除了收音机,村里偶尔会来的说书人也是爷爷的最爱。每当听说说书人要来,爷爷总会提前好几天就开始期待。到了说书那天,爷爷早早地搬着小板凳,来到村子的大槐树下占位置。他总是坐在最前排,眼睛紧紧盯着说书人的一举一动。说书人拿着折扇,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故事,时而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时而做出夸张的动作。爷爷听得如痴如醉,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开怀大笑。周围的村民们也被吸引过来,大槐树下围得水泄不通。那热闹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爷爷听书,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更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常常把书中的道理讲给我们听。比如,从《岳飞传》里,爷爷学到了精忠报国的精神。他告诉我们,做人要爱国,要有担当,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从《杨家将》中,爷爷领悟到了忠诚和勇敢的重要性。他说,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危险,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去面对。这些道理,就像一颗颗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随着时代的发展,收音机逐渐被淘汰,村里也很少再有说书人来。但爷爷对书的热爱却丝毫未减。后来,叔叔给爷爷买了一个智能音箱,只要爷爷说出想听的书,音箱就能立刻播放。爷爷高兴极了,每天都抱着音箱,走到哪儿听到哪儿。有一次,我回家看望爷爷,发现他正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闭着眼睛听《红楼梦》。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洒在爷爷的脸上,勾勒出他那安详的轮廓。我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音箱里传出的优美声音,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
在爷爷的影响下,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读书。每当周末,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分享各自读书的心得和体会。爷爷虽然不能像我们一样阅读文字,但他却能凭借着听书积累的知识,和我们侃侃而谈。他的见解独到,常常让我们眼前一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还传承了爷爷对书的热爱。
如今,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爱听书的身影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每当我打开一本书,或是听到一段精彩的评书,都会想起爷爷。他对书的热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会将这份热爱传承下去,让书的智慧和力量,在我们家族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