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竞美
随着时代变迁,城市的改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高楼崛起、道路拓宽的背后,往往就是一个个老街旧巷的逐渐消失,而这些不复存在的老街旧巷也代表着一段段历史的消失。
由润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主编的《润州街巷史话》面世后好评如潮,61个篇章收录了润州一街一巷的名称由来、演变,街巷内的名人故居、著名寺庙,以及一街一巷往昔与今朝的人情风俗、逸闻轶事等,犹如61部纪录片,生动厚重地为古城留下由街巷构成的历史注脚,也为广大读者缓缓地揭开了一段段隐藏在岁月皱褶里的前尘往事。
一街,一巷,延文化形态,绵历史文脉。在历史的进程中,作为众多的地理实体早已物换星移,但留存至今的一街一巷,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一直在诉说着它的历史。布业公所巷里走出了镇江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嵇直;为表达维护世界和平的心声而命名的和平路;为纪念救火义务消防员的义士路;以近代民族工业盛名的大伦缫丝厂、贻成面粉厂命名的大伦街、贻成巷;有体现熠熠生辉金融文化的利商街……每一条街、每一条巷,无不承载着润州独特的历史底蕴,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
一街,一巷,展世情之美,解人文密码。以古代科举制度中“三元及第”命名的三元巷,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科举文化的致敬,出自三善巷、板壁巷的慈善故事至今仍然口耳相传,巷名取自诗经《小雅·天保》的九如巷,以及以《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义取名的日新街、又新街,蕴含的虔诚之心和勤于省身、不断革新的思想,无不折射出润州街巷文化的万紫千红。纪念抗法名将冯子材的太保巷,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声的伯先路,中国民盟早期领导人之一李公朴,镇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陆小波,爱国民族工商业者严惠宇,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原校长丁石孙,“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夫人、著名语言学家李佩……更多的人文故事需要我们走进高墙深院的古街老巷去一一探寻。
一街,一巷,承世代匠心,传人生信仰。篾篮巷、染坊巷、打索街、戥儿巷,当年在这些街巷里砌房造屋、设铺开店的人们,绝对不会想到他们所存留下来的遗产已不仅仅是房屋店铺,留下的更是多年积淀下来的丰厚文化遗产,时光荏苒,那段充满匠心的岁月被牢牢地印记在街巷的历史中。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嵇直的故居位于布业公所巷,他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中,不仅履行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更留下了泽被后人的好作风、好家风。
一街,一巷,窥众生百态,怡市井烟火。市井长街才是人间烟火。
小码头街,狮子街、书场巷、宰牛坊巷……仅这样的名字就会让人想到一种杂乱的繁荣,也会想到一种旺盛生命力的市井文化。小码头车水马龙,人流熙攘;京畿路商铺林立,商号荟萃;宝盖路沿线佛教、基督教、穆斯林教三教交融。
如今,城市的更新给我们提供了可以慢慢走、细细望的机会,就是所谓的“City Walk”,在此理念下,街巷和人构成了某种隐性的交往:穿梭在街头巷尾寻找一砖一瓦的岁月痕迹,阅览城市的故事,深入老街旧巷,感受城市独特的气息。该书的主编、润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忠在后记中写道,“润州的一街一巷都有悠远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有隽永的记忆……我们挖掘保护街巷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后人留下历史文化的印记,让城市的文化血脉充满活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随着老街京畿路的爆火,我们不妨回归到家门口的一方天地,打开《润州街巷史话》,在润州的一街一巷中穿行,在字里行间感受那份沉淀在岁月中的沧桑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