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经开区:

用绿色生产力绘就高质量发展画卷

镇江日报 第06版:绿色镇江 2025年03月12日

  

  

  

  本报记者 单杉 本报通讯员 李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镇江经开区坚持以绿色工厂企业培育创建为抓手,通过开展定期调研走访、专家现场指导、互动交流培训等多样化活动,持续深化绿色工厂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梯度培育创建工作,用绿色生产力绘就高质量发展画卷。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72家,其中省级以上23家。

  沿着金港大道一路向东,成片的“钢铁巨人”展示着镇江经开区的工业实力。然而,与传统工业区不同的是,这里天蓝水清,生态宜人。在这里,政企一心,合力守护青山绿水。

  在新材料产业园青龙山路、超跃化学南侧一块空地上,矗立着一座“超大看台”样式的建筑,沿着一边的楼梯拾级而上,两个独立区块的超大水池映入眼帘。

  工作人员介绍,这片水池叫公共事故应急池,占地3500平方米,能储存1.4万立方米的废水。“其原理就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以空间换时间,当企业在发生紧急事故,污水处理厂来不及处理突增的污水时,污水便会暂时进入公共事故应急池,待紧急时间段结束再将废水通往废水处理厂处理。”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共应急池于2022年10月建设,2023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守护水体安全的重要防线。

  向着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打好碧水保卫战。2024年,镇江经开区统筹开展河道流域系统治理,着力防范汛期国、省考断面水质下降,开展工业企业尾水提升、小区管网改造、化工园区风险防范等6个治理项目,2024年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达标率100%。

  在镇江港务集团金港公司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粉尘实时在线点位监测系统全时段开启,货场25个粉尘监测点位在屏幕上“一览无余”。点击任意一个监测点,TSP(总悬浮颗粒)、PM10及PM2.5等指标数值均清晰可见,雷达粉尘在线云处理系统高效运行,当数值超过警戒线时雷达监测系统便会与喷淋系统实现智慧在线联动,开启点位附近喷淋抑制粉尘。

  “港口码头因江而兴,我们也深知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性,企业坚决扛起护江使命,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港口。”公司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以来,镇江港务集团以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为愿景,围绕“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全面开展港口环保提升工作。2024年镇江港大气均值TSP 59.30ug/m^3,常态化处于国家一级标准。

  作为全市工业集中区,面对以化工、造纸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2024年,镇江经开区生态应急局积极推进废气VOCs治理、清洁能源(原料)替代、港务集团绿色港口治理等68个提气降碳项目。2024年,镇江经开区PM2.5平均浓度32.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2%,两项考核指标在全市大气国控站点排名第一。

  保护好蓝天、碧水的同时,“无废”建设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3年以来,镇江经开区试点先行、探索创建经验,并逐步多领域、多场景推广,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于2023年1月推行非硅主材包装回收项目,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简化产品包装,将车间的纸包装、木托盘材料升级为钢制材料,提升材料的重复利用率。自该项目运营以来,已为企业带来了每年432万元经济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镇江经开区生态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江经开区将铆足干劲抓工作,奋勇争先挑重担,实施综合治理,完善体制机制,系统谋划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持续提升本质环保水平,为“十四五”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和“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提升区域绿色竞争力,绘就生态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