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立波
喝咖啡自带杯、自行车绿色出行、选家电先看“能效等级”指标、旧家电以旧换新……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正逐渐成为我市年轻人消费的主打色。
“吃”出绿色新风尚
饮食消费正朝着更加环保、健康、节约的方向发展。打开外卖软件,小份菜专区内,4.9元的小份土豆丝、9.9元的小份西红柿炒鸡蛋、13.9元的小份辣椒炒肉……这些单价低廉、荤素搭配的小份菜,专为一人食用设计,既满足了多样化需求,又有效减少了食物浪费。近两年,外卖平台上“小份”“半份”商品的品类日益丰富,“一人份火锅”“小份蔬菜水果盒子”等选择也愈发常见,精准契合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不仅是小份菜,自带水杯买咖啡也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在Manner Coffee苏宁广场店,店员热情招呼:“一杯热美式,自带杯减5元,您扫码就可以。”不远处的星巴克同样推出自带杯的优惠政策。白领小郑就在旁边写字楼工作,每天早晨一杯咖啡是她必不可少的提神饮品。“自带水杯买咖啡,既不浪费又能省钱,一个月下来能省近百元。”
“住”出节能新理念
节能环保的理念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京东电器中山东路店,“90后”消费者小程在选购空调时,经过一番比较,果断选择了一款搭载智能节能芯片的一级能效产品。“虽然价格比普通产品贵一些,但享受以旧换新补贴后很划算,关键是节能环保。”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一级能效电器因补贴力度大、节能效果好,成为近期销量冠军。“现在年轻人绿色消费意识很强,进店不先问价格,而是先问能效等级,最近卖出的基本都是一级能效产品。”工作人员说。
此外,线上二手交易平台的兴起为绿色消费注入了新动能。新手宝妈小曹是闲鱼的忠实用户,她最近以150元淘到一张九成新的婴儿床,“买新的要上千元,二手的性价比更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在闲鱼等平台上“赚钱回血”或“淘好货”,在“买家”和“卖家”身份间自如切换。据闲鱼数据显示,其注册用户已突破6亿,日均交易额超过10亿元,每年有超1亿人挂出闲置物品,每天发布400万件闲置商品,其中“95后”“00后”占比超一半。
“行”出低碳新风采
在雅迪电动车梦溪路店,门口醒目的活动海报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正在选购电动自行车的市民小张说:“我的旧车续航不行,充满电才跑十几公里,这次趁着活动换个新的,安全又环保。”“国补”加优惠券的双重激励,让绿色出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苏宁广场1楼的新能源车展台,虽是工作日,但趁着午休间隙来看车的年轻消费者依旧不少,一旁的工作人员正在直播:“这款电动轿跑不仅颜值高、性能好,还可享受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新能源汽车的高性价比,精准满足了年轻人“既要又要”的需求,成为购车首选。
春暖花开,骑行热也逐渐升温。在梦溪路上的捷安特和XDS自行车店,消费者络绎不绝,尤其是公路车型销量火爆。一位店员介绍:“最近公路车特别受欢迎,很多年轻人把骑行当作环保又健康的出行选择。”随着气温回升,前来选购的新顾客明显增多,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正在年轻人中迅速蔓延。
从“吃”到“住”再到“行”,青年群体的消费选择方方面面“绿意盎然”。这届年轻人不再满足于“标签式环保”,而是将绿色消费融入日常细节:点外卖选择“无需餐具”、日常通勤选择骑行、买菜携带环保袋……当可持续生活正成为年轻人的价值共识,消费市场也向着低碳、环保、可持续方向悄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