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制定与执行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

镇江日报 第06版:评论 2025年03月24日

  

  

  

  华翔

  ■摘要

  营商环境本质上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动态调整。进入到营商环境优化的跃迁阶段,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关注如何优化和主导产业发展相适配的营商环境。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近日刊发了一篇文章《将优化营商环境放在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让人眼界大开。因为,文章论述的第一个重点即是——政策制定与执行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并提出,要制定精准合理的营商环境政策,确保政策设计科学合理;要加强政策执行力度,避免“一刀切”现象,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化需求,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般来说,提及优化营商环境,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服务”。譬如这一轮杭州“六小龙”引发的对杭州营商环境的夸赞中,舆论热议的,几乎无不是一个个“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随叫随到、精准施策”抑或是“最懂企业的政府”“和杭州政府打交道要喝酒吗?东北创业者:浙江人酒量不咋地,不用!”的服务段子。事实上,各地政府在讲述优化营商环境故事时,也无不把着力点、出彩点放在了服务上,譬如“高效办成一件事”“我为企业解难题”等。

  营商环境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服务当然重要,也优无止境。但在优化营商环境已然进入到3.0、4.0阶段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把思路打得更开一些。

  营商环境本就是个新词,始于2001年。那一年,世界银行提出“加快发展各国私营部门(即私营经济)”新战略,需要建立一套衡量和评估各国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营商环境”一词由此被正式提出。2003年世界银行发布了首份《全球营商环境报告》,通过量化指标评估各国的制度环境,从而推动营商环境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也就是说,营商环境本身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大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分工、协作、流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频繁以后对发展环境提出的新要求。历史的脉络梳理清了,对营商环境的认知自然更加清晰。《长江日报》今年3月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杜志章的文章,提出“营商环境本质上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动态调整”。文章以武汉为例,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建议,其中之一就是以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为抓手,在三个方面作出突破:一是打造“光谷数智政务中枢”,实现政策服务“免申即享”;二是建立“长江科创走廊”产业协作机制,促进“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三是试点“科研经费包干制”,赋予创新主体更大自主权。这三个建议,当然包含了服务的提升,但显然,这就是“政策制定与执行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之体现,这更是一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动态调整”,是让营商环境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2023年9月亦有文章《优化营商环境解读 | 如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要抓住这几个着力点!》提出,“在营商环境优化的初始阶段,需要全方位地推进,并提升营商环境的整体水平。但是,进入到营商环境优化的跃迁阶段,则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关注如何优化和主导产业发展相适配的营商环境。”文章指出,营商环境优化有共性通用的一面,也有具体特别的一面。不同产业需要的营商环境会有较大差别,同一产业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营商环境不同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地方政府应明确当前和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并为这些产业量身定做特色营商环境。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出口导向型、贴近市场型等产业的营商环境诉求各不相同,也需要地方政府对症下药。

  读到这一段论述时,想起了山东。在杭州“六小龙”引发的城市反思中,山东有些特别。各大媒体都曾转发一篇《有一种现象,叫山东黑子》,强调山东只不过行业比较传统,但“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四十一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或许山东的步子小了点,但更稳健;山东的速度慢了些,但更踏实。山东人看上去笨拙了一点,其实是骨子里的温良恭俭让”。确实,山东是北方经济最强省份,山东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优化营商环境。但这么多年来,依然是以传统企业为主,金融、互联网和高新企业等大潮,山东都没有踩到点上。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的文章《北方经济的问题,并不只是酒桌和鱼头》中引述互联网科技博主卢诗翰的分析:“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版本变了,而且变得极快……二十年前制造业版本,山东企业战绩可查,其实非常给力啊……然后现在AI时代来了,你说杭州六小龙,山东战绩不佳,因为鱼头酒,那人家是不认的啊。我大山东要打的就是正面团,大江大河硬桥硬马大工业那种,真男人就来玩制造业。你给我整个无人机云计算,版本不适合我有什么办法?”这话不无道理,恰也说明了当你的营商环境整体上不能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时,再怎么强调或优化政府服务,又能如何?

  仔细琢磨一下营商环境中的政策制定与服务提升,却感觉颇像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战术当然重要,它关系到战略能否有效“落地”的问题,就像没有优质的政务服务,没有高效的服务效率,再好的营商政策,企业也没有获得感。但战略却是前提,是“关键阶段的重大抉择”,在新质生产力对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已然被多方证实的新时代,营商环境如果没有在政策制定上就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首先是产业转型慢一拍,然后就是在时代进程中步步慢。

  智库专家王志纲在其著作《王志纲论战略》中有言:轻视战略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要么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最后坠入万丈深渊;要么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今天打兔,明天猎鹰,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就是在断头公路上折返跑,最后人生到处都是悬崖绝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