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健秀 本报记者 翟进
小标的涉民生执行案件虽然案情简单、涉案金额较小,却是人民群众对法院执行工作最直接的体验,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24年以来,扬中法院常态化开展“小标的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共办结涉民生案件和其他10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1723件,执行到位金额1789.65万元,执行到位率69.33%。
扬中法院将常规执行与集中执行相结合,用足用好搜查、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聚合力量推进小标的、涉民生等领域案件执行。落实“每案必搜”要求,及时查扣和处置珠宝首饰、香烟白酒、高档箱包等财产,提升“涉民生”和“小标的”案件在首次执行阶段兑现权益的比重。
扬中法院从深化财产查控、推动案件信息共享等方面细化举措,强化联动协作,最大限度凝聚“朋友圈”的智慧和力量。
积极争取扬中市委政法委支持,借助网格优势,实现执行网格化管理,有效掌握被执行人的动向及财产状况,纵深推进执行协作融入基层治理。
深化“法院+公安”“悬赏执行+保险”等机制建设,持续推进与市场监管、不动产等部门协作,增强新领域、新业态的执行联动,着力破解“查人找物”难题。加强与其他政法机关的沟通联系,健全常态化打击拒执犯罪协同机制,2024年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犯罪线索13件。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畅通绿色通道,扬中法院柔性执行传“温度”,对涉民生案件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放款。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切实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树牢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采取预处罚、“活封活扣”、给予宽限期、执行和解、信用修复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为企业提供法治保障下的“自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