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京彩萱 记者 张驰川)今年4月26日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已成为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力量。记者从4月23日京口区人民法院与江苏大学法学院联合召开的知识产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面对知识产权批量案件的高发态势,该院充分发挥示范裁判的引领作用,通过类型化案件先行示范裁判,以典型案例辐射效应高效解决同类纠纷,大幅提升了审判效率和质量,切实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发布会上,京口法院民一庭庭长杨毅通报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2024年,该院新收各类知产案件263件,新收案件数同比增加了31.5%。其中,著作权侵权纠纷196件,商标权侵权纠纷56件,知识产权合同纠纷10件,不正当竞争纠纷1件。近年来,知识产权批量案件呈高发态势,去年该院新收知产批量案件达116件,占新收案件44.1%,该院对类型化案件先行示范裁判,通过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实现批量案件的高效化解。
京口法院秉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通过直接对话了解当事人诉求、分别沟通协调双方利益、聚焦争议核心精准施策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工作。2024年该院共审结知产类案件274件,案件调撤率高达78.8%,其中近八成撤诉案件经法院主持调解后实现即时赔偿清结。
为构建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京口法院将治理端口前移,打出“预防+引导”组合拳。一方面联合市场监管局、工商联等部门开展“护企知产”专项行动,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共同提升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知识产权双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真正做到“抓前端、治未病”。 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专题普法讲座等活动,扩大司法影响力,营造尊重创新、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现场发布了“锅盖面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数据爬虫’行政处罚案”等两起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在座谈交流环节,江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周爱春与法官们就“某酒店购买投影仪等技术设备由住客使用该设备点播是否构成放映权侵权”“如何更好地对待和处理知识产权批量维权问题”等内容进行研讨。
活动邀请了3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京口区人大代表、镇江市“三八红旗手”、江苏艺轩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醒表示,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金融贸易、政务服务、诊断、重工业、在线和电话服务、设计等领域,正进入大规模应用“快车道”,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但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特别是在界定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以及侵权责任认定、隐私保护标准方面亟待规范,希望司法机关加大AI产品的保护力度,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