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英杰 张晋毓 记者 张驰川)近日,镇江市检察院“青锋研学堂”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研讨会在扬中市检察院举行。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姜涛,江苏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谭大金受邀出席,与全市两级院课题组负责人、业务骨干共话检察理论研究与实务融合之道。
在课题研讨会上,镇江市检察院及五家基层院课题组负责人现场展示“拳头产品”,围绕承担的省级以上立项课题,逐项汇报研究进展与疑难问题。
姜涛结合最高检课题评审标准提出针对性建议,强调实务部门研究应坚持问题导向:“选题要立足检察监督实践痛点,切口小、关联强的领域;论证需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典型案例、办案数据增强说服力。”
谭大金现场回应课题组成员关切,表示将加强全省调研资源统筹,通过优化成果转化平台、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推动理论成果反哺办案实践。
专题授课环节,姜涛以《刑法理论在司法实务中的应用》为题,通过视频系统向镇江两级检察机关干警直播讲授。课程从“难办案件裁判的法条主义危机”说起,以许霆案、于欢案、鹦鹉案等社会关注案件为样本,通过对比学界观点与裁判要旨,深入解析“刑罚目的的实现”“不法与有责区分”“法益保护真实性”等理论破解路径,揭示刑法解释方法在实务中的应用逻辑。姜涛提出,“面对新型疑难案件,检察干警应建立‘规范-价值-效果’三重审查思维:先厘清构成要件要素,再平衡法益保护与社会效果,最终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参训干警表示,这种以典型案例为载体的“解剖式”教学,有助于打破理论与实务的壁垒,为办理重大争议案件提供了方法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