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宁华
“我不知道这时候会涨潮,多亏你们及时赶来,不然我就没命了。”唐大妈紧紧握着李德平的手,连声道谢。
日前,71岁的唐大妈乘汽渡到江心洲采摘粽叶,没想到遭遇涨潮,被困在距离岸边十多米的江滩上。丹徒公安分局江心派出所辅警李德平接警后赶到现场,不顾水流湍急,跳入江中将不谙水性的老人背到岸边。
像这样不顾个人安危、见义勇为的事情,李德平不是第一次做。从2011年至今,他3次奋不顾身解救被江水围困的群众,5次冲入火海抢救群众生命财产,有4名群众因他的挺身而出而脱离生命危险。“危急时刻,是什么力量推动你总是选择向前一步?”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德平说:“临危救险,大多数人都会这样做,更何况我还是一名辅警。”
李德平,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对于江心派出所教导员王凌翔来说,李德平见义勇为,他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因为李德平一直把见义勇为当做一种品质和德行在修炼。“能为他人直面危险与死亡,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这种精神值得尊重与弘扬。”王凌翔说。
时间回溯到2012年10月13日,江心洲五套村北江边潜水坝下游发生大面积坍江,园区管委会要求所有江边住户及时撤离。晚上9时许,电力中断,江边一片漆黑。李德平放心不下,就怕有群众舍不得财产偷偷回家,于是打着手电筒一家一户地查看。果然发现一户村民夫妻已回到家中,拒绝撤离。李德平当机立断,将他们拖到安全地带,三人还未站稳,只听到一阵轰隆声,这户村民的房子全部坍入江中。在紧要关头,李德平拯救了一个家庭、两条性命。
江心洲四面环江,一旦发生火情,消防力量难以第一时间救援,“消防自救”显得尤为重要。岛上成立了义务消防队,李德平义无反顾报名参加。2011年5月,江心五墩村一村民家中突发火情,李德平接到指令,开着三摩消防车去现场救援。村民告诉李德平屋内煤气罐已经着火,若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李德平立即让人疏散群众,自己冲进火场,用一条浸湿的棉被裹住煤气罐抱起来就向外跑,然后将煤气罐扔到距离现场10多米的河塘里,避免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
“既然披上了这身战衣,就要成为让老百姓安心的存在。”李德平说。面对每一起火情,他都冲锋在前,始终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
2016年7月,一艘载有6吨柴油的靠泊油船失火,李德平驾驶简易消防车和队员迅速赶到现场。因为长江涨潮,无法靠近,李德平就涉水爬上失火船只对柴油舱进行冲水降温处理。在得知失火点附近有液化气钢瓶时,他没有退缩,而是进入船舱将液化气钢瓶一一取出,妥善放置在安全区域,直至消防“正规军”赶到。
李德平是土生土长的江心人,19岁参军入伍,在部队多次获得嘉奖,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水平良好、热心公益事业。2024年5月,为巩固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成果,有效破解当地执法力量不足的难题,李德平与其他5名见义勇为人员自发成立“护渔义务巡逻队”,沿江堤巡查,劝离非法捕捞者;同时进校园、社区、村庄宣传禁渔政策。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巡逻200余次,劝退违规垂钓者50余人次,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
近年来,李德平先后荣获“镇江好人”“镇江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面对嘉奖,他保持着谦虚的态度,把见义勇为视作“分内之事”“应为之事”“应尽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