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程 周迎
2024年8月15日,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仪式在江苏南通举行,一支来自镇江实验学校的少年宣讲团格外引人注目。由陈杰瑞、杨宗玮、李洋、李宇翔、邓旻昊组成的“知行少年”团队,以对历史文化的深情诠释和澎湃的爱国热忱,从全国优秀少年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一段视频让“知行少年”火出圈
2023年7月1日晚,镇江西津渡古街的灯光下,一名身着白T恤的少年面对游客慷慨陈词:“革命先辈的精神将在我们身上延续!”围观的游客以掌声与喝彩回应。外地游客吴女士拍摄的视频中,有人热泪盈眶:“没想到被初中生感动到落泪!”在西津渡聆听过宣讲的游客王先生感叹:“孩子们把辛弃疾‘金戈铁马’的豪情、焦山古炮台的壮烈讲得令人热血沸腾,这是在书本里感受不到的震撼。”
这条原发于社交平台的视频迅速引爆网络:单条播放量超1300万,经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转发后,全网阅读量突破5300万,评论点赞逾200万次。人民网转发时评论“这才是中国少年应有的样子”,网友盛赞“字字铿锵,尽显中国少年风骨”,更有留言感慨:“《觉醒年代》照进现实,少年强则国强!”
从红色家风中走来的“历史传灯人”
视频中振臂高呼的陈杰瑞,成长于三代人的精神传承。外公讲述的雷锋故事、父亲叮嘱的“爱国为先”信条,化作他研读三大战役、深耕军事地理的动力,并将父亲“不管以后做什么,都要以爱国为前提,要学会在庞杂的信息中明辨是非”的告诫牢记心中。团队中的李洋则是听着曾祖父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长大的;杨宗玮的奶奶从小就给他讲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故事;邓旻昊假期经常在书店一待就是一整天,时不时与小伙伴们分享交流,这些经历让他更懂得如何“将历史故事讲得让人喜欢听”,为他成为团队里负责撰稿的“笔杆子”打下了基础。
这群因“痴迷历史”结缘的少年,将爱好升华为使命。他们分工明确:主讲、撰稿、拍摄各司其职,周末相约研读典籍、走访古迹,在公园反复演练宣讲,直至达到“让路人驻足”的效果。镇江博物馆的青铜器、北固山的诗词碑刻、银山门的民国建筑,都成为他们讲述家国情怀的生动课堂。
“第一次宣讲是在西津渡,刚开始我讲得有点磕绊,也没什么人听,但到了高潮部分,我渐渐有了激情,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并鼓掌,我顿时有了信心。”陈杰瑞坦言,从面对陌生游客的不自在,到如今的自信从容,团队成员日益进步。“平日我们也会把老师和同学当成观众、智囊团,根据大家的反馈,不断修改完善讲稿,琢磨着把历史讲得让大家都喜欢听。”团队成员李洋说,通过经常的交流碰撞,团队成员逐渐增强底蕴、提升素养,并带动更多同学加入其中。
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知行少年”宣讲团队牵头成立“历史宣传社”。他们走出校园,参加“历史文化进校园”系列文化推广活动、“传承经典,少年筑梦”少年实践活动等近30场次,录制历史文化专题宣传片11期,带动全校220多名青少年学习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掀起个个争做“知行少年”的热潮。
青春接力传承 火种照亮未来
2024年秋季,创始成员升入高中,但团队并未止步。镇江实验学校在七八年级选拔新成员加入,团队从5人扩展至26人,以“老带新”模式培养新生力量,景区里“少年讲解员”已成独特风景。去年暑假期间,新老队员共同走进景区延续宣讲使命。新成员李蒋铭灏表示:“加入团队让我更深入理解家乡历史,我会努力将这份责任传承下去。”
“他们的眼睛里闪着光,那是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自信。”镇江实验学校校长蒋建国表示,“知行少年”已成为校园文化品牌。而网友的“泪目评论”更印证着:当“Z世代”用青春话语激活历史记忆,传统文化焕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如今,这群少年仍在续写他们的“知行”篇章——在抖音账号更新着镇江战役的细节,在社区开设“爷爷奶奶的历史课堂”,甚至探索用AI技术复原古城风貌。正如他们在最新一期视频中所说:“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照亮未来的火炬,而我们要做传递火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