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镇江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日报 第11版:专版 2025年06月05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现发布《2024年度镇江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成 杰

  2025年6月5日     

  

  

  第一篇  综述

  

  2024年,镇江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大力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镇江,治污攻坚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省下达我市2024年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书中的95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等突出环境问题有序整改,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改善。

  (一)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碳达峰工作,印发《镇江市碳达峰实施方案》《2024年镇江市碳达峰碳中和(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要点》《镇江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落实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体系,指导重点排放单位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2024年度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6家、省级绿色工厂39家、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95家。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截至2024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295.1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286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66.5%、72.3%。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科学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二)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完成年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534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重点行业治理项目255项,VOCs污染治理工程项目133项,其他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46项。其中,16个VOCs园区完成整治提升,36个汽修企业完成VOCs治理、21个VOCs项目完成清洁原料替代,48个简易低效VOCs治理设施完成提升整治。淘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159台,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3230辆,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完善大户友好减排管控体系,根据每日风向实行部分企业重点管控,并按照预测值或扩散条件的不同,实施A到C级分类管控,全面推动实施A级友好减排,对评级为C级的企业,加强调研走访。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拓展多式联运物流通道,推行“绿色车轮计划”,全市新能源汽车新增注册登记3.21万辆,占新增注册登记车辆比重47.16%,同比提高12.56个百分点。加强船舶及港口污染防治,沿江和内河应建岸电泊位覆盖率达100%,码头岸电使用量为68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9%。2024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优良天数比率为81.1%,全年无重污染天。

  (三)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本质治污,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排定实施35项年度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和27项年度太湖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投资分别达12.74亿元、24.9亿元。狠下决心推进水生态环境基础建设,按照“厂网站河”一体化思路,推动丹阳市与省环保集团合作投资30.26亿元,系统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紧盯工业源头治理,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物整治,根据《工业园区水污染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指南(试行)》,对已完成整治的3个国家级园区开展回头看,推进7个省级工业园区按照新指南进行整治。加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7条太湖上游关联骨干河流按要求制定“一河一策”并进行整治工作,推进973家涉磷企业标准化规范化整治,建立健全“磷账本”“磷清单”。深入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消除,印发《镇江市2024年城市建成区劣Ⅴ类水体整治和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工作任务》,全面排查、整治建成区黑臭水体,切实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推进养殖尾水治理行动,因地制宜持续打造池塘生态化改造试点示范,共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面积1.28万亩;完善全市池塘养殖尾水排放信息登记备案制度,签订尾水达标排放承诺书380余份。2024年,镇江市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Ⅲ类比例均为100%,排名全省第一,无劣V类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长江干流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保持Ⅱ类,已连续11年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断面年均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

  (四)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有序开展全市高风险遗留地块和化工、电镀关闭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全市100个高风险遗留地块和81个化工、电镀关闭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40个,新增农村生活污水管控行政村50个,新增农村环境整治行政村2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61.7%,已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稳定达85%以上,全市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调研,针对是否存在排水沟渠淤积异味、厕所粪污直排或溢流、生活垃圾或禽畜粪污乱堆乱放等现象及是否存在瞒报或漏报的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组织对30个已完成农村环境整治的行政村全面摸排,受调研的行政村整体环境状况较好,受访村民对农村环境普遍满意。开展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双百日”提升行动,强化畜禽养殖环境整治,行动期间市级检查养殖场户81场次。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完成“无废细胞”建设试点72家,积极开展“无废运河”建设。开展排查整治固体废物非法处置倾倒专项行动,联合公安机关共同侦办固危废涉刑案件13起。

  (五)打好生态环境安全保卫战。持续推进生态质量提升,做好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完成生态文明融创馆建设,严格落实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负面清单。积极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落实《江苏省生态安全缓冲区三年建设计划(2023—2025年)》,完成丹阳市沃特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和丹徒区谷阳镇上下湖生态安全缓冲区工程建设。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完成造林绿化19000亩,实施绿美村庄211提升工程,新建绿美村庄17个,改造提升原绿美村庄6个。严格落实《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办法》等要求,加强生态空间监管,严格环境准入。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建立市、区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公安、交通、海事等部门实质性联动合作机制,组建生态环境消防救援应急联合队,镇江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组建环境应急处置队伍、专家队伍。完成太平河等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处置方案编制,更新丹阳市区域风险评估报告。

  (六)深入打好群众环境权益保卫战。持续深入开展“两治一提升”等省级专项行动,制定《镇江市深化噪声异味污染治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两年行动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噪声、异味投诉高发问题,创新开展“两治一提升”攻坚月专项行动,集中精力解决一批群众重点反馈的噪声、异味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严控工地、道路、码头堆场等重点区域扬尘污染,高频巡查、高标准落实扬尘管控整改工作,对全市建筑工地多次开展扬尘管控专项检查,共下发扬尘类整改通知书149份,因扬尘管控精细化不足问题约谈13个项目参建主体,立案处罚8件。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污水管网建设和维护不到位、句容市长宁生物化工地块管控不到位问题,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我市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并上报申请省级销号。配合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类交办问题有序整改。

  (七)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40个项目列入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库,总投资60.05亿元。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环境治理需求,实施市级环境基础设施项目141个,总投资136.66亿元。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4.5万吨,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52.29公里。大力推进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完成市本级和丹阳、句容、扬中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规范化建设,承担县(市、区)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任务的基层环境监测机构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严密防范人为干扰监测行为,加强对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监测设施运营维护机构的监管,进一步净化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环境。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工作,与南京中院、江阴法院共建镇江世业洲环境资源司法修复基地。2024年,全市年内新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21件,年度确定损害赔偿金额110余万元。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全市4470家涉废企业(单位)纳入江苏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60家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全市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联网478家,安装用电监控治污产污联网696家,视频监控联网219家,镇江市重点排污企业自动监控远程质控试点项目已覆盖24家排污企业的44个点位。扎实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处置、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和废水偷排直排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移送公安机关“三打”案件5件,对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持续推进公众参与机制构建,开展“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20余场。举办镇江市第二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大赛,弘扬生态文明思想。规范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新闻发布制度,召开全市六五新闻发布会和《镇江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第二篇  生态环境质量

  

  一、环境空气

  2024年,镇江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_2)、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以下简称一氧化碳浓度)和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以下简称臭氧浓度)较上年均有所下降,二氧化硫(SO_2)浓度与上年持平。其中,镇江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5.4%,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镇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1%,较上年上升6.6个百分点。

  

  

  

  

  

  

  

  

  

  2024年镇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各级别天数比例

  

  (一)城市空气

  镇江市区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浓度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6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浓度、臭氧浓度分别为0.8毫克/立方米、165微克/立方米。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臭氧未达要求。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SO_2)浓度上升20.0%,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_2)、一氧化碳浓度、臭氧浓度分别下降5.4%、10.5%、6.9%、11.1%、5.2%。

  8个辖市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范围为32~36微克/立方米,各区(市)较上年均有所下降,降幅范围为1.5%~11.1%,其中镇江经开区降幅最大。8个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范围为78.1%~82.5%,除扬中市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以外,其余区(市)较上年均有所上升,升幅范围为2.2~10.7个百分点,其中丹徒区升幅最大。

  2024年,驻市环境监测中心发布各类大气污染快报133期;发布水质预警快报38期。

  (二)酸雨

  2024年,全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为1.2%,降水年均pH值为6.11。其中镇江市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酸雨发生率分别为0.0%、3.6%、0.0%、0.0%。与上年相比,全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下降1.1个百分点。

  

  二、地表水环境

  2024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列入《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的10个国考断面中,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优Ⅲ类断面比例为100%,优Ⅱ类断面比例为60%。省考45个断面中,优Ⅲ类断面比例为100%,优Ⅱ类断面比例为71.1%。

  与上年相比,国考断面优Ⅲ类断面占比持平,优Ⅱ类断面占比上升20个百分点。省考断面优Ⅲ类断面占比持平,优Ⅱ类断面占比上升24.4个百分点。

  

  

  

  

  

  

  

  

  

  

  

  

  

  

  

  

  2024年镇江市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上)和省级考核断面(下)水质类别比例

  

  (一)饮用水源地

  镇江市区金西、金山水厂共用的长江征润洲取水口是市区主要饮用水源地;丹阳市城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是长江丹阳江心洲水源地和九曲河荆林应急水源地(备用);扬中市城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是长江(主江)二墩港水源地和铁皮港应急水源地(备用);句容市的城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主要取自北山水库和句容水库(备用)。

  2024年,全市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含备用)水质达标率为100%。与上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

  (二)太湖流域  

  2024年,镇江市太湖流域Ⅰ~Ⅲ类断面比例为100%,Ⅰ~Ⅱ类断面比例为52.3%,总体水质为优。与上年相比,Ⅰ~Ⅱ类断面比例上升19个百分点。

  (三)长江流域

  2024年,镇江市长江干流3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均达到Ⅱ类,达标率为100%,与上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主要入江支流断面年均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Ⅰ~Ⅱ类断面比例为100%,与上年相比,上升5.3个百分点。

  

  三、土壤环境

  2024年,对全市国家土壤监测网23个点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数据表明: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四、声环境

  (一)区域声环境

  2024年,镇江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6.8分贝,与上年相比,下降0.2分贝。按照《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标准,全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三级,处于“一般”水平。根据城市噪声来源,统计2024年镇江市不同声源类型的区域噪声,其平均等效声级大小排序为建筑施工噪声(61分贝)>工业噪声(58.7分贝)>社会生活噪声(56.8分贝)>道路交通噪声(54.9分贝),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占比为71.9%),其余依次为工业噪声(占比22.0%)、交通噪声(占比5.9%)和施工噪声(占比0.2%)。

  

  

  

  

  

  

  2024年镇江市

  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及与2023年对比

  

  (二)功能区声环境

  2024年,全市1~4类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均达到国家标准。与上年相比,1类功能区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均略有下降,2类、3类、4类功能区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均略有上升。

  2024年,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标准,镇江市1~4类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分别为96.8%、100.0%、100.0%、100.0%,夜间达标率分别为80.6%、100.0%、91.7%、95.0%。与上年相比,1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上升9.3个百分点,夜间达标率下降0.7个百分点;2类功能区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均上升4.2个百分点;3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持平,夜间达标率下降2.7个百分点;4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持平,夜间达标率下降5.0个百分点。

  

  

  

  

  

  

  

  

  

  

  

  

  

  2024年镇江市各类功能区

  声环境等效声级和昼间、夜间达标率

  

  (三)道路交通声环境

  2024年,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全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处于“好”水平。其中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3.2分贝,与上年相比,下降0.6分贝。

  

  

  

  

  

  

  

  

  

  

  2024年镇江市各辖市(区)

  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分布

  

  五、生物环境  

  2024年,镇江市地表水生物多样性处于“良好”~“优秀”水平,评价级别较上年未发生变化,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有所上升,着生藻类持平,生物多样性总体改善。其中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59,多样性级别为“良好”。着生藻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3.05,多样性级别为“优秀”。

  

  

  

  

  

  

  

  

  

  

  

  

  

  

  

  

  2024年镇江市水生生物监测断面

  生物多样性状况及与2023年对比

  

  2024年,对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环境空气开展微生物监测,结果显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微生物指标达标率为100%;全市环境空气中细菌含量及霉菌含量评价为清洁的测点比例均为100%,较上年保持稳定。  

  

  六、生态环境

  根据《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2024年镇江市生态环境质量类型为二类(55≤EQI<70),与上年相比,生态质量变化幅度为“基本稳定”。各辖市(区)生态质量均处于二类或三类。

  

  七、农村环境

  2024年镇江市农村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

  (一)农村环境空气

  2024年,镇江市共选取10个村庄作为监测区域,监测点位获取的有效数据表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9.7%。

  (二)农村水环境

  2024年,镇江市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点位句容市后白镇二圣水库水源地、丹徒区世业镇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要求。4个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断面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要求。9个农村县域河流湖库监测断面数据表明:监测断面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Ⅲ类,其中II类比例33.3%,Ⅲ类比例为66.7%,无IV、V类,总体水质为“良好”。5个设计规模10万亩以上的农田灌区灌溉水质均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标准要求。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现状

  2024年,上半年完成全市84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自行监测,下半年完成全市59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自行监测,全年自行监测设施正常运行率为99.4%。抽取不低于20%的处理设施开展执法监测,设施正常运行率为98.8%。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3462-2020)评价:2024年,自行监测出水水质达标率为96.8%,执法监测出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四)农村黑臭水体

  2024年,在句容市郭庄南河、宝华镇和平河、宝华镇凤坛河各布设3个农村黑臭水体监测点位,各监测指标均达到非黑臭水体标准。

  (五)农田退水水质状况

  2024年,在丹阳市天元社区布设3个农田退水监控断面。4—9月期间,共开展6次例行监测、1次汛期加密监测。按年均值评价,3个退水监控断面中,水质为Ⅱ类的断面2个,水质为Ⅲ类的断面1个,无劣Ⅴ类断面。

  

  八、辐射环境  

  2024年,全市辐射环境4个国控点和14个省控点监测结果表明,环境γ辐射吸收剂量率处于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空气、土壤、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放射性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要求。环境中电磁辐射监测结果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九、固体废物

  2024年,镇江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42.1万吨,综合利用量为616.3万吨,处置量为10.3万吨,年末固废贮存量为15.6万吨,仅占2.4%,综合利用及处置率为97.6%。除去应急处置历史遗留固废29.6万吨,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产生量为27.2万吨,利用处置量为27.2万吨(含往年贮存量0.5万吨),年末贮存量为0.5万吨,利用处置率为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