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教练的育人匠心:

让非遗舞龙“活”在体育课堂

镇江日报 第06版:教育 2025年06月26日

  

  

  

  本报通讯员 苏成才 汪娟

  

  “全体集合!”一声铿锵有力的口令划破操场晨曦,句容市第二中学体育教师基军吉手握红黄相间的舞龙杆,目光如炬地扫过整齐列队的八年级(3)班学生。随着《男儿当自强》的鼓点骤然响起,40名少年挺直腰板,手腕翻飞间,四条彩绸龙身迎风舒展。“今天,我们要让非遗在指尖活起来!”基老师洪亮的声音穿透操场,揭开了这堂特殊体育课的序幕。

  非遗活化,当传统技艺遇上青春律动。绿茵场上,4条8米长的彩龙蜿蜒游动。学生们分列龙身两侧,右手持杆,左手虚扶,在基军吉的示范下完成“神龙摆尾”的经典动作。“转体要像拧麻花,后摆要似甩流星!”他边指导边以矫健身姿展示标准动作,腰腹发力带动双臂,龙珠杆在空中划出完美弧线。学生朱秣幼紧盯老师动作,额角沁出汗珠:“原来看似柔美的舞龙,核心力量要求这么高!”基老师的课程设计暗藏匠心。从“多米诺骨牌”热身游戏中培养团队默契,到“游龙竞速赛”里锤炼动作精度,每个环节都紧扣非遗技艺与现代体育的融合。在“飞龙在天”环节,学生们需将龙身高举抖动,红绸如火焰般翻涌;转入“剑龙在野”时,龙身瞬间压低横扫,仿佛利刃破空。基军吉穿梭于龙阵之间,时而托起学生发颤的手臂,时而用运动相机记录精彩瞬间:“注意呼吸节奏!腰马合一,龙身才能圆润饱满!”

  “停!第三组龙尾打结了!”基军吉突然叫停练习,大步走向出现失误的小组。这个以严厉著称的教练,此刻半跪在地,用粉笔画出动作轨迹:“转体时外侧同学小步快移,内侧同学沉肩送胯。”当他俯身示范时,运动服后背的汗渍已晕染成深色地图。学生徐信宇感慨:“基老师示范动作时像真正的舞龙传人,每个眼神都带着杀气。”基军吉的课堂管理彰显教育智慧。面对体力不支的学生,他变魔术般掏出穴位按摩器,帮助学生恢复体力;发现畏难情绪,立即改编口号:“咱们不当娇气包,要做真龙传人!”当第四组终于完成连贯的“单侧8字舞龙”时,他用力捶打胸膛:“好!这才叫龙的精神!”震天的喝彩声中,女学生张嫣然抹去汗水:“原来我也可以这么有力量!”

  青春绽放,汗水浇灌的文化自信。阳光为龙鳞镀上金边,课堂进入白热化阶段。“游龙竞速赛”哨响刹那,4条彩龙如离弦之箭奔腾而出。“腾龙组”巧妙运用物理的杠杆原理,让龙身在急速转弯时划出优美弧线;“破浪队”创新加入街舞元素,引得围观师生阵阵喝彩。基军吉手持计分板穿梭督战,运动鞋在草坪擦出青草香:“注意龙身错落感!速度服从质量!”最震撼的莫过于“百龙归海”集体展演。40名学生组成近20米的长龙,在《九州同》的恢宏旋律中,龙首昂然问天,龙尾雷霆扫荡。学生朱意萱担任龙头,手臂肌肉紧绷:“当龙须擦过脸颊时,突然懂了什么是中华气魄。”围观的老教师掏出手机录制视频:“这哪是体育课?分明是流动的非遗博物馆!”

  润物无声,体育课堂的哲思升华。伴随舒缓的音乐,拉伸放松环节别具深意。学生们盘坐成太极阵型,在古琴曲中缓缓吐纳。基军吉的总结掷地有声:“今天你们舞的是龙,练的是魂!非遗传承不在博物馆,而在少年跳动的脉搏里!”课后,戴着护腕的体育委员主动留下整理器材:“基老师说,爱护龙具就是敬畏文化。”

  教学楼橱窗里,新贴出的舞龙课照片墙引发热议。一张抓拍照尤为动人:基军吉与学生共舞龙珠,飞扬的彩绸模糊了师生界限,唯有45度角昂起的下颌与挺直的脊梁,凝固成文化传承的永恒瞬间。校长在教师例会点赞:“这堂课舞出了非遗新韵,更舞出了教育初心!”

  远处,彩龙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盘踞校园的中华血脉,静待下一场青春与传统的炽热相遇。